鲜红的荆条林
文章字数:970


  垦区的荆条长得又高又大,密密麻麻,顽强地挺拔在渤海湾边的盐碱地里,颜色红红的,就像是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一般。
  1943年冬,日军对清河区进行疯狂的“蚕食”和“围剿”。
  当得知日伪军要到垦区“扫荡”的消息后,垦利县二区区委书记许俊芝和垦利县青年救国会会长王志颜立即带领两名区委干部,组织群众转移。
  他们刚要把群众往青纱帐疏散隐蔽时,日伪军便扑了上来,拼命向高粱地里射击。
  “小王,快,占据村头,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群众转移。”许书记吩咐道。日伪军遭到抵抗后,丢下转移的群众,一窝蜂地向村头扑去。许俊芝和王志颜等也边打边撤,退守在村头的一所房子里。他们在窗门后面,左一枪,右一枪,打得日伪军不敢靠前。
  日伪军强攻不下,便展开了和平攻势,妄图劝大家投降。
  区委书记许俊芝看到弹药不多了,便故意和日伪军磨蹭,尽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留给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最后,许俊芝大骂敌人:“想让我们投降,真是白日做梦。”
  日伪军发觉被愚弄后,恼羞成怒,集中火力,炸开了房门,一股浓烟冲天而起。
  本来,在日伪军刚进村时,许俊芝等人完全可以安全转移。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群众,并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群众的安全。就在这间不大的土房子里,他们据守阵地,直到弹药用尽,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进驻永安镇一带后,便开始了惨无人道的“驻屯清剿”政策。但他们的野蛮暴行吓不倒英雄的清河抗日军民,他们就像红荆林一样,顽强地屹立在渤海岸边,英勇地抗击着日本侵略者。
  有一个村的群众没来得及转移,被日伪军集合在一个广场上,里面有党员干部,还有负伤的八路军战士。
  日伪军把一位姓贾的大娘和她15岁的儿子拉出来,明晃晃的刺刀搁在母子俩的脖子上,凶狠地问道:“八路哪里去了?”
  “不知道。”
  “粮食藏在哪里?”
  “不知道。”
  “水井在哪里?”
  “填死了。”
  “你们喝什么?”
  “想和你们同归于尽!”
  恼羞成怒的日伪军挖了一个土坑,威逼着贾大娘说:“你再不说,就把你和儿子活埋了!”
  贾大娘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大义凛然地说:“别说活埋了,就是刀割了,你们也别想捞着点什么!”说完她理理头发,面带微笑,抱起儿子,毅然跳进了土坑……
  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我们的战士保住了,粮食保住了,党员干部保住了,可这位伟大的母亲为此献出了儿子和自己的生命。(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