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光的轻语
文章字数:1,225
  王丽丽
  一场秋雨过后,暑气渐消。那些属于秋天的景象也便悄然闯入我们的脑海里,天高云淡,鸿雁南飞,层林尽染。
  白露,作为九月的节气,恰似一道清凉灿烂的藩篱,将夏天与秋天彻底分隔,自此,无需再眷恋春之香艳与夏之火热。节气的命名通常只是季节转换的代名词,多数节气少带感情色彩,而以表示颜色的“白”和实实在在的“露”来命名的白露,足足说明她与众不同。白露自降临人间,便充满诗意,她承载着相思、爱情、离别、愁哀之绪,其纯洁清丽之姿,也让世人充满无限遐想与眷恋。
  清晨,天气微凉,朝霞初露。走在乡间小路上,轻拈草叶,那露珠便鲜活地律动起来,稍不留意,便倏地滑落,坠入土地不见踪影。对于白露,只能远观,不可亵玩。凝视着她,我的思绪穿越千年,超越时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个宛在水中央的美丽倩影,衣袂飘飘,若隐若现。熠熠露水仿佛孕育了这位佳人,这绮丽女子撩拨着人们深情追溯,那是神话般的传说与爱的眷恋。
  我很幸运,出生在白露时节,成长于麻大湖畔。我曾遐想,那片芦苇中定藏着一位佳人。青春年少时,我与表姐荡舟湖上,在苍苍蒹葭、莲荷繁盛中穿梭于苇塘追寻美人,却常因芦苇繁茂连绵而误入深湖迷路。若逢落雨,以莲叶当伞,亦是乐趣无穷。
  多年后,我离开了故乡的苇湖。白露仿佛成了离别的代名词,无意间增添了许多伤感。正如晏殊在词中感叹:“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杜甫亦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生,秋渐凉,抬头望月,将思念寄托于一轮明月,却总觉异乡之月不如故乡明亮。此时,故乡的歌如一只清远的笛,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而我的友人也随笛声远去。故乡,犹如被白露漫洇的一幅古老画卷,化作一种模糊的惆怅。
  因生于白露,便借了白露之光,矫情地将微信昵称改为“白露”。此举却引起家人、儿女、朋友的极度不满。因为白露虽晶莹透亮,生命却极其短暂,太阳升起之时便消失不见,预示着生命的终结。远有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在华丽扰攘的尘俗中旋转,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决绝离世;近有冯唐《万物生长》里的白露,爱情也是一波三折。“白露”一词被赋予了许多悲哀不详的气氛,或许美的东西总是昙花一现。于是我再次易名,加上“为霜”二字。白露结为霜需经过寒露与霜降的酝酿和蓄势方能抵达。如此,“白露”与“白露为霜”便有了不同的概念。
  思来想去,何必纠结过多。喧闹、寂静、繁华、荒芜,皆为过眼云烟。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白露已穿过雨季,穿过夏风,奏响秋之序曲。秋天色彩斑斓,亦是收获的季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静夜深思,侧耳静听,窗外秋虫正呢哝。时间在朝露中一天天一夜夜逝去,人生悲喜交加的往事,与季节一同划过迷蒙的视线,走过的步履点滴留存于我们记忆的年轮中。正如曹操所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令人深思。
  且行且珍惜吧。沐一身秋色,拾一汪秋水,蘸一滴清露,在白露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节,从从容容、恬淡闲适,做好自己,这或许便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