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东王文
文章字数:1,573
  80年前,英勇无畏的渤海区军民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战绩,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孕育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新时代下,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重温渤海区光辉的革命斗争历程,缅怀渤海区党政军民的丰功伟绩,对激励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品质滨州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本报特开设《渤海老区印记》栏目,进一步深入挖掘新时代背景下渤海革命传统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信仰力量,更好助力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泥土路,土坯房,断壁残墙……这是滨州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村子里的路从外面看都是堵死的,其实里面是通着的,像好几条辘轳把套在一起,所以又叫“辘轳把胡同”。在这个不起眼的鲁北小村里,打响了清河区八路军开辟小清河以北地区的第一枪。
  1940年2月底,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根据山东纵队的指示,后方司令部挺进到小清河以北地区,准备在此开辟抗日根据地。3月1日晚上,部队冒着凛冽的寒风进驻到了博兴县东王文村。
  3月3日凌晨,利津、博兴、广饶的日伪军500多人分五路向东王文村奔袭包围。特务连三排掩护司令部机关向西北突围脱险。连指导员朱志明率一、二排70余名八路军战士善后掩护,未及撤退便被包围在东王文村,一场血战就要开始了。
  情况紧急,朱志明作了简短动员,部队立刻行动,抢占有利地形。
  很快,日伪军从东北面扑了上来。日伪军越来越近,只有几十米了,副连长丁连荣大喊一声:“打!”喊杀声、枪弹声响成一片,日伪军开始溃退。
  不一会,敌军指挥官糟谷指挥发起了第二次攻击,又被击溃。时至中午,特务连在乡亲们的支援下连续击退日伪军7次进攻。
  中午过后,日伪军经过休整,发动了更疯狂地进攻。
  东王文村北面有大片坟地,离村有200多米。糟谷选中这里做他的战斗指挥所,从这里发动了他们的总攻。
  轻重机枪、掷弹筒,还有一门小钢炮一齐开火,八路军刚刚构筑的工事大部分被摧毁。日伪军吼叫着从村东北方冲上来,最终冲进了村子,用机枪封锁了主要街道,并分兵数股四下冲击,把村内的八路军分割成七八处。战士们虽身陷危境,但他们充分利用村内的复杂地形,与敌巷战。
  一排三班的5名战士被包围在村西边的一个四合院里,战士小赵为掩护房东大娘牺牲了。大力士小王站在房顶边射击边投弹,很快打倒了六七个敌人。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脚,一颗子弹又打中了他的左臂,鲜血直流。坚守在东房顶的杨子义副排长,赶紧爬过来。但小王强忍疼痛,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房东大爷跑到杨副排长面前建议:“同志们,不用管我们了,你们快撤吧!”
  杨子义激动地说:“撤?上哪儿撤?有老百姓在,我们宁死不辙。”闻听此言,这个爱打兔子的老房东,一把抓起小王留下的大枪,大声说:“好!同志们,那我们要活就活在一起,要死就死在一块吧!”
  与此同时,其他院子的战士也都进行了顽强抵抗。一排长赵子章与20多名战士被包围在一个院子里。“老这样子孤军坚守,太危险了,不如一鼓作气,杀出去。”赵排长一马当先,带领战士们冲出院子,杀开一条血路。
  指导员朱志明和副连长丁连荣及几名战士也端着上了刺锥的步枪冲出了院子。两路会合后立即向四处冲杀。他们从村西杀到村东,从前街杀到后街。日伪军被他们冲得东一撮西一伙,一个个拼命向村外逃去。趁敌混乱之时,朱志明指挥部队又重新占领了几处有利地形。
  天近黄昏,日军指挥官糟谷看着伤亡惨重、士气低落的部队,又怕天黑遭八路军援兵袭击,只得抬着70多具尸体狼狈退走。
  一场血战结束了,特务连21名指战员牺牲,但八路军70勇士浴血奋战东王文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小清河两岸。此战打出了八路军以少胜多、近战、巷战、军民团结战斗的成功典范。
  (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