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明清望族·无棣张氏》:
科贡兴望者繁 武略传家者众
文章字数:2,678

    ⑩

  
  晚报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李晓旭 高士东
  回头看,《滨州明清望族》丛书是填补滨州文化空白之作,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有许多前所未闻使人眼前一亮的“独家新闻”。
  它包含了无棣张氏、海丰吴氏、海丰杨氏、滨城杜氏、邹平袁氏、惠民李氏、沾化丁氏、沾化李氏、博兴顾氏、阳信劳氏等10个滨州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其中无棣占三个。
  这10个名门望族,皆有杰出人物为代表,如滨城杜氏的代表是帝师杜受田,海丰吴氏的代表是金石学家吴式芬,海丰杨氏以明太宰杨巍为代表,邹平袁氏以齐鲁首富袁紫兰为代表,惠民李氏的代表是阁老李之芳,沾化丁氏出了明代兵部尚书丁汝夔,沾化李氏则有李鲁望、李鲁生等人,博兴顾氏则以明代刑部主事顾铎为代表,阳信劳氏以清代京师大学堂主事劳乃宣为代表。而无棣张氏的名人特别密集,如明滦候张璜、清湖广总督张映汉、提督学正张为仁……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滨州明清望族·无棣张氏》。
  >>>滨州的名门望族为何集中出现于明清?
  《滨州明清望族》丛书的编撰,始终遵循六个原则:一,注重史实,激浊扬清,还原历史;二,注重时代元素,关注氏族生活环境;三,注重望族发展之成因,探觅望族兴衰之缘由;四,注重望族文化之底蕴,张扬望族人性之亮色;五,注重穷尽旧史料,充分发掘新史料;六,注重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写古不泥古,雅俗共赏,力求成为“信史”。
  何为望族?
  任连巨在本书“编纂随笔”中写到:望族,旧指有声望的官僚、显贵的家庭。在明清,一个家族必须有举人、进士,必须有地位比较显赫的官员,并且科贡、为官三代以上者才能称得上是望族。而商贾起家、满门财主,但于“诗书传家”无缘或缘分很浅,则算不上实际意义上的望族。
  那么,为何滨州的名门望族集中出现于明清?
  丛书主编顾峰在丛书“辑书手记”中写到:人民创造历史,名人引领历史;望族彰显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溯古追昔,在历史的长河中,滨州地杰人灵,群星璀璨。自明清以来,滨州成为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沃土。随着四面八方移民不断迁入,东西南北中各种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滨州进入了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繁荣、百业兴旺的兴盛时期。一大批名门望族应运而生,或儒林翰苑,或达官显贵,或富甲天下,其兴衰荣辱成为社会发展的缩影。
  历史地看,鲁北长期遭受战乱、黄泛等生存威胁,如汉末三国、南北朝、安史之乱、唐末、宋辽、宋金、金蒙等战争多次波及此地。而到了明清时期,王朝大一统,黄河改道南流,鲁北百姓才有了长期稳定的生活秩序。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科举制度在这时臻于顶峰,起自民间的滨州名门望族特别注重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延续家族名望。如滨城杜家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而闻名天下,享有“滨州第一家族”之称。科举成功者的经验又不断分享给家乡,带动更多平民子弟学而优则仕。如杜源是贡生,滨州杜家第十六代孙,他把少年游百川带在身边免费教育。后来,游百川返乡,八里外下轿拜见老师,传为美谈。
  >>>北宋戍边大将张凝、张昭远父子见于史籍,而南关张也是武略起家
  本书分绪论、大流张氏、海丰张氏、义井张氏、高井张氏、南关张氏六部分。
  在绪论中,作者梳理了中国张氏、参考世系、张氏郡望、历史名人、无棣张氏的大致情况,自古至今、由大及小地理清了无棣张氏在中国姓氏版图上的位置。
  其中,按照族系和居住区域,无棣张氏可分为大流张、邓王张(海丰张)、义井张、高井张、南关张、码头张、段家张等约十几宗,是无棣人数最多、居住村落最多的姓氏之一。
  无棣张氏最早见于史籍的人物,是宋太宗、宋真宗期间著名的戍边大将张凝、张昭远父子。张凝曾做过赵光义的贴身护卫,被追赠其为“彰德军节度使”,张昭远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左龙武大将军。
  到了明代,无棣张氏大部分是在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永乐、成化年间由直隶迁安、枣强、昌黎、乐亭等地移民而来。比如,大流张、邓王张(海丰张)俱起自迁安,义井张起自昌黎。
  海丰张氏,在诸张中最为显赫,自明季至清末出了11个进士、31个举人、贡(监)生近百人。其中张映汉(1753-1830),官至湖广总督,诰授“荣禄大夫”。清代汉官恩赐谥号“文正”者仅8人,而张门女婿占其二,且帝师杜受田、李鸿藻为嫡亲姑侄翁婿,而杜受田祖孙三代元配皆出自海丰张氏。这是因为海丰张氏不仅重视男丁良好家风家训家承教育,女子亦幼入私塾,皆识文断字,工于文赋,这对教育、训导子孙后代大有助益。
  无棣张氏不仅有以儒学、科贡兴望的家族,还有以武略起家的名门,如高井张、南关张等。如南关张习武者很多,一门出了武进士1名、武举人4名,其武庠生也是所有望族中人数最多的。同治年间捻军攻陷无棣时,有5名武生为御敌遇难,有6人受到朝廷嘉奖。
  无棣张氏中还有很多迁徙外地谋生。明清以来,无棣人有两大迁徙地,一是关东,一是津沽,而张氏也不例外。有些张氏后人迁徙客籍后成为当地名门,如码头张氏八世落籍直隶丰润大齐坨后,后世出现了左都御史张佩纶、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人骏等名臣。而张佩纶正是才女张爱玲的祖父。
  当代,无棣张氏中起步晚却俊彦辈出的代表,是段家张氏。张鸣岐为晚清封疆大臣,其后裔大部分居于北京、天津,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镈、中科院院士张存浩等闻名海内外。
  >>>面对妇女告状,两浙盐运使张映玑笑答:“只管吃盐,不管吃醋”
  本书中有很多传奇故事,本文选择其中几个,以飨读者。
  明代,大流张氏北瞿阝村有个传奇义士张佐。在河南归德,他结识了老乡杨智。杨智任府经历司,是个小官。没成想,知县、县丞请假回老家时,当地遇上了洪灾,杨智来不及请示就下令开仓放粮。百姓得救,但杨智被判极刑。张佐忧心如焚,日夜奔波查访民情上奏,让杨智改判流放边疆。张佐又反复周旋,将流放地改为海丰的“虎狼庄”,后又改为德王府牧场。因此,杨智感念张佐,临终时叮嘱后人:凡张佐老家北瞿阝村后人都是杨家恩人、杨家长辈。要世代祭拜张佐,两族要亲如一家。于是,从杨智长子开始,每一代杨家人都在大年初二到北瞿阝祭拜,并挨家挨户拜年。杨家遇上难处,张氏总出手相助。数百年来,两族亲厚的故事延续至今。
  海丰张氏名人、清代两浙盐运使张映玑性宽和,善滑稽。一天外出公干,有个妇女拦路告状,缘来是丈夫宠爱小老婆,无视她这个正妻。张映玑哭笑不得,对她说从容对曰:“我是盐务官,只管吃盐,不管吃醋。”
  南关张氏有个名人,是曾任山东督军兼署省长张树元,是无棣近代史上军衔最高的人。张树元曾留学日本,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他致力于剿匪,镇压过“五四运动”。他还成立了山东矿业实习所,督修了龙口港北大桥,为龙口商埠繁荣做出了贡献。如本书就收录了张树元所写《龙口开辟商埠纪事·叙》
  本书精彩多多,但本文篇幅有限,如读者想继续了解,请打开《滨州明清望族·无棣张氏》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