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熟了
文章字数:1,608


  胡付营
  中秋前后正是玉米收获的时节,虽然天气渐凉,可是掰玉米、削玉米杆、除茬子等农活还是让人汗流浃背的。
  小时候收玉米全靠人力,全家老少齐上阵,一个个长裤长褂,戴上帽子,系上围巾,钻进高高的玉米地。每人腰间要系一个包袱兜子,把一个个带皮的玉米放在兜里,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响起,走不多远包袱兜子就沉甸甸的了,得就近把玉米倒成一堆。估摸着能够装一车的量时,大哥就会用镰刀削倒几趟玉米秸,腾出车辆进出的空地,然后把一堆堆玉米装上地排车,套上大黄牛,一趟趟往家运送。每车捎带几捆新玉米秸,铡刀铡碎后拌上麸皮,那可是大黄牛的最爱。
  掰玉米的滋味着实难受,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一串串汗珠不停地往下流,开始枯干的玉米叶蹭到脸上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刺痛脸颊,时常留下一道道火辣辣的红印。那些轻轻飘散的玉米穗子粘在面颊上,奇痒无比,像是一个个小虫爬在脸上、脖子上,让你抓也不是,挠也不是,恨不得快点把整个玉米早早收完。我时常趴到地上透过玉米垄看看离地头还有多远,原本不长的地块一下子变得遥远起来,一次又一次地总也望不到头。
  就像自己那些年读书也能找到快乐一般,难受无比的掰玉米收玉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惊喜。有时会发现几个小小的鹌鹑蛋,有时会发现一串串紫红色的野葡萄,碰巧了还会找到几株野瓜秧,关键是上面结了一两个熟透的淡黄色的小甜瓜。就是在玉米地里寻一根比较新鲜的带着甜丝丝味道的青绿色的小玉米秸,也会让我们细细品味好长的时间。若是口渴了,从不喝母亲带来的凉开水,而是跑到地头的水井里,顺着井壁的砖缝,下到井里,捧起清澈凉爽的井水喝个痛快。名头是为了喝水解渴,其实是想偷懒,在地头上爽爽利利地多喘几口气,吹吹风,直到母亲吆喝起来,才不情愿地又钻进玉米地里。所有这些都会让我们高兴和痛快好长一段时间,把掰玉米的难受滋味和劳累都被统统抛掉。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似乎对田野和粮食的味道格外钟情,煮玉米和烧玉米的味儿一直在我的身体里留下印记。掰玉米和扒玉米皮的过程中,总会发现很少部分未成熟的嫩玉米,多半是整个玉米芯上没有多少玉米粒,那样子像极了老年人嘴里的牙齿,少得可怜。因为煮玉米需要时间较长,每次要攒上一二十个嫩玉米后,姥姥才利用蒸干粮的时机,顺便把玉米煮一下。整个院子里那种鲜香味渐渐溢满,煮熟后的玉米香喷喷的总也吃不够,就连用力吸几口玉米芯的水分也感觉甜甜的、香香的。烤玉米的味道更是令人垂涎欲滴,把嫩玉米带着皮一同放入炉膛两侧,要根据烘烤的颜色和时间不停地翻动。玉米皮由绿变黄,由黄变枯,直至整个玉米外皮变得有些枯黑,那浓郁的香味从炉膛里兴奋地钻出,飘出火屋,扑面而来。家里的小黑狗也馋得东张西望,一圈圈打转,瞧瞧我们手上是否拿了东西。这种烧烤出来的玉米香气十足,若是烤过了就会发硬,但对于牙口很好的我们来说是最美不过了,吃到嘴里的那种香气会保留半天的时间。若想保持清鲜嫩香的味道,就只有做完饭后,把整个的嫩玉米埋进灰烬当中,既有煮的鲜嫩,又有烧烤的香气,软软的,姥姥最爱吃那种了。
  掰玉米、扒玉米皮、晒玉米,整个院子都堆得满满当当,充斥着一片希望的金黄。削玉米秸、刨玉米茬子、拉玉米秸,全家人日夜忙活着,心中始终藏着一份收获的芳香。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的升级和农业科技下乡,庄稼不但丰产而且播种收割全都实现了机械化,一些农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孩子很难再体会到祖辈们种田的艰辛,麦苗与韭菜不分也非笑话。不想,去年中秋后的一场大雨造成了大片成熟的玉米倒伏,联合收割机进不了玉米地,可庄稼和节气不等人,于是我们家家户户又“重操旧业”,一个个“全副武装”下地掰玉米。从没有真正干过农活的侄子和女儿累得满头大汗,连连说这活也太累人了!趁此机会我也给他们讲述种田的旧事和时代的进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秋风吹过,我早已嗅到了田间玉米的清香。这清香如同岁月的陈酿,由汗水与艰辛搭配,由时光与情感调制,慢慢啜饮,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