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存四十年的党费
文章字数:994

  “我把这些文件和铜元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衣箱里。后来,我担心发生意外,又先后转移到灶膛里、炕洞里,最后决定把它藏在最安全的住房夹墙里。这既是党的秘密,又是许多党员在艰苦生活中积攒起来的血汗钱,是党的一笔财产,组织交予我保管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无论如何也要保管好,更要克服困难等到胜利那一天,再亲手交给刘振东夫妇。”朴实的话语,包含着李淑贞对党的忠贞与信仰!
  李淑贞,无棣县车王镇刘邢王村人,1913年出生。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她由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冀鲁边区发生邢仁甫叛变事件,无棣县的抗日斗争形势更加艰难,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为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命令无棣二区区委书记刘振东夫妇撤离。
  临行前,刘振东夫妇把党的一部分重要文件和原二、三区全体党员一年来的党费,总共512枚铜元交给地下交通员李淑贞保管。
  当时,李淑贞丈夫已经因病去世,公婆和年幼的儿子都指望其照顾,担水拾柴等繁重的活儿都是她一人承担,生活很是艰苦。但她不忘党员的身份,受党组织的委派,经常装扮成“走亲戚”的农妇,深入日伪军据点驻地搜集情报。此时,党组织正处于秘密状态,无法对李淑贞进行公开的照顾,但她咬牙坚持住了,完成党交代的任务,也没有动用一分一毫的党费。
  1945年的一天,7岁的儿子哭着闹着要吃窝头,李淑贞急了,一巴掌扇了过去,孩子眼里噙着泪水不哭了。李淑贞心痛地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对孩子说:“娃,娘蒸枣糠饼子给你吃。”她把卖不出去的烂枣放在炕头上烘干,用石磨碾成面子,拌上黄蓿菜种子,蒸了一锅枣糠饼子。儿子捧起饼子狼吞虎咽,而那一袋铜元,就在孩子身后的夹墙里。
  很多时候,家里清锅冷灶,无米下锅。但李淑贞连“挪用党费”的念头都未动一下,“我想如果把那一袋铜元挪用一个子儿,即便以后补上,也是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的亵渎”。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淑贞又把身心全部投入到支援解放战争中去。1952年,李淑贞千方百计才打听到在县里工作的刘振东的住址。没想到,她去交还党费时,刘振东夫妇又调往上海工作了,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直到1983年,她才找到当年委托她保管党费的原无棣县二区区委书记刘振东,将珍藏了40年的512枚铜元党费和朱德总司令签署的日文传单等文件交给了刘振东。
  望着李淑贞保存下来的文件和512枚铜元,刘振东夫妇惊呆了,他们颤抖着握着李淑贞的手,泪水溢满了眼眶。
  (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