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浩田在阳信养伤
文章字数:1,134

  “从今往后,您就是俺的亲娘!”迟浩田跪在王大娘面前,把多日积蓄在心中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说罢,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王大娘忙把他扶起来说:“孩子啊,你这个儿子我认了。”这是在阳信养伤的迟浩田和王大娘用实际行动阐释的军民“鱼水情”。
  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某部7连指导员迟浩田参加南麻临朐战役时,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了左腿动脉。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迟浩田被转移到了博山县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子里。由于缺医少药,再加天气炎热、一路颠簸等原因,迟浩田的伤口已感染化脓。
  医生决定给他截肢。迟浩田坚决不同意,说自己还要上战场杀敌人,便采取了保守治疗方案。经过几夜急行军,迟浩田被转移到北镇鸿文教堂医院,后又转移到义和庄渤海军区总医院。几天后,他又随62名伤员来到了阳信县的流坡坞村,被安排在北街王大娘家里养伤,由王大娘专门护理。
  每天早晨和傍晚,王大娘就搀扶着他在院子里练走路。到吃饭时,王大娘把饭菜端到他面前,就像待自己的儿子般。迟浩田感动地说:“大娘,你待我这样好,叫我怎么感谢您啊?”王大娘说:“孩子啊,咱一家人不说两样话,要不是你为俺百姓过上好日子打仗负伤,咱俩还见不到面呢!再者,俺的儿子也在部队上哩。”
  王大娘家养了3只母鸡,家中的零花销全仗着鸡蛋。自迟浩田来后,王大娘就舍不得卖鸡蛋了,每顿饭都给迟浩田煮一个。开始,王大娘端上鸡蛋时,迟浩田说啥也不吃,王大娘却像哄小孩似地说:“是好孩子,就得把鸡蛋吃了。它是大娘的心意呀!”盛情难却,迟浩田只得吃下。
  为了让迟浩田早日养好伤,一天,王大娘把一只心爱的母鸡宰了,连汤带肉盛上满满一大碗,端在了迟浩田面前,说:“孩子,不凉不热,就边吃边喝吧!”迟浩田的泪水禁不住簌簌而落……
  经过王大娘的精心照料,迟浩田的伤一天天好了起来,能扔掉拐杖走路了。望着迟浩田稳稳走路的样子,王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
  迟浩田边走边说:“大娘啊,我的左腿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可多亏了您啊!”王大娘却说:“咱们都是一家人,有啥可说的啊!”
  养好伤,迟浩田便踏上了归队的征程。王大娘一直把他送出去好远,并一个劲儿地嘱咐说:“全国解放了,再回来看娘啊!”迟浩田眼里含着泪水,几乎一步一回头,直到望不见王大娘的身影。
  迟浩田奔赴前线,头几年一直与王大娘保持着联系。后来,他赴朝作战,便联系不上了。从朝鲜回国后迟浩田曾多次派人寻找过王大娘,但都没有找到。原来,王大娘于1952年春天因病去世了,三年后,丈夫亦因病离世,儿子也早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2008年9月,迟浩田特意来滨州寻找曾经养伤的地方。“我转移到流坡坞住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房东老大娘对我特别好,她的儿子当八路军多年没回家。她把我当儿子看待。”他深情地说:“这段日子虽短,但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啊!”(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