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文章字数:1,976


  晚报记者 赵 静/文 柯 凡 王晓飞/图
  随着炎炎夏日退场,崔洪霞在宜人的秋凉里,迎来了新一批入学的孩子。
  新学期开学后,这位滨城区第四中学的校长,第一件事就是详细了解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
  “家校共育,如同在织一张网,网住孩子们每一步的成长。”这是崔洪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道出了她对教育二字的理解。
  从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起,每一张报名表、每一次分班、每一次拓展训练、军训,都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假若每位家长都能怀揣着这样一份细腻情怀和无私爱心,珍视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粒微尘、每一束光芒,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同频共振,那么,这股汇聚成海的力量,定能为孩子们铺设一条璀璨之路。”崔洪霞不仅这样说,更一直坚持这样做。
  >>>乡村教育初体验
  1989年,20多岁的崔洪霞毕业后,来到了一所乡村学校。站在三尺讲台上,青涩的她发现,对面这帮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和她一样来自农村,家庭并不富裕,但都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一次,冒着清晨的小雪,崔洪霞骑自行车去看望一位生病的学生。孩子家长的热情接待,让她感受到了家校之间最真诚的信任。归途尽管泥泞不堪,西北风吹得脸生疼,但她心里却热乎乎的,骑着车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这段经历,让一股淳朴而真挚的爱在心底油然而生,她决心尽力去呵护每一个孩子。
  在努力和坚持下,她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时,五人考入中专。这对于当时的乡村孩子来说,已实属不易。如今,这些学生在社会各界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成就,让崔洪霞骄傲和欣慰。
  >>>有教无类的实践
  1992年,崔洪霞迎来了教师生涯的一次转折。
  她告别了梦开始的地方,调入滨城区第三中学任教。面对来自多元化家庭背景的城市孩子,角色调整和教育方式转换难题随之而来。
  崔洪霞勇于接受挑战,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让课堂生动有趣。在这个过程中,崔洪霞发现学生们性格迥异,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她总能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肯定。
  记得有一个孩子,语文学得不好,甚至直言“不喜欢这门课”。崔洪霞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反而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的作文,鼓励他继续努力。渐渐地,孩子开始尝试写小说,虽然那些文字还很稚嫩,但总能得到积极的评价,让他对语文的兴趣更加强烈了。潜能激发出来了,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
  这个案例,让崔洪霞更加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他们需要的,只是适合的生长环境和爱的滋养。
   >>>角落里的光芒
  每当遇到来自单亲家庭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崔洪霞都会给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崔洪霞让男孩帮忙去书店买书。他去了很久才回来,这可把老师们急坏了。
  原来,为了找到老师想要的那本书,男孩跑去了更远的书店。当他满头大汗地把书递过来时,崔洪霞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她为孩子的执着所感动,也看到了他的成长。
  正是这一次,崔洪霞发现了男孩身上的一个闪光点——跑得快。
  于是,她便鼓励男孩多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最终,孩子凭借体育特长考入了心仪的高中,后来继续深造,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和理解。于是,崔洪霞化身温柔的园丁,用敏锐的目光捕捉教育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在阴霾处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崔洪霞坚信,每个孩子都会发光,不要在意花开的时间,只要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严慈相济方为佳
  在崔洪霞的教育生涯中,她始终秉持着严慈相济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成为了关键。
  一位在青岛海尔集团担任主管的学生,以《打在“屁股”上的爱》为题,深情地回忆起了与老师崔洪霞的日子。那是一个关于纪律与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繁华闹市旁的学校里:一位学生,因为自制力差,中午擅自跑到商场逛街,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崔洪霞知道后,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拿起扫帚就要严惩那位学生。然而,高高举起的扫帚,却重重地落在了讲台上。震耳欲聋的声响,既让犯错的学生悔悟了自身的错误,让其他同学明白规则不可违反,也在惩戒教育时做到了人性化。
  自那以后,她的班级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学生们逐渐克服了坏习惯,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崔洪霞始终怀揣着一份信念:“若愿子女遇良师,自己先要成其师。”回望往昔,在崔洪霞的教育世界里,“润物无声”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深植于心的教育信仰。
  她用自己的智慧与爱心,诠释了教育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爱与理解中自由绽放,成为照亮世界的璀璨光芒。
  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她,证明了自己的坚持与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每当这些昔日的学子回到母校,与崔老师重逢时,那份由衷的感激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与分享,更是对崔老师严慈相济教育理念的传承与颂扬。
  崔洪霞说:“人生是单程线,没有回头路可走。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你遇到了多少学生,就会和他们发生有多少故事,你成就了学生,学生其实也成就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