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身体吃出来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文章字数:2,742

晚报记者 宋敏敏
  9月1日是第18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每年9月也是健康生活方式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健康的饮食更能有助于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不仅为我们提供所需营养,更使我们精力充沛。那么如何合理膳食,吃出健康身体来呢?日前,记者采访到了滨州市中心医院内科主任曹俊强,由他来进行解答。
  >>>一日三餐很重要,不健康饮食危害多
  “慢病高发,除了遗传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重要方面为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健康是可以吃出来的,但一定要讲科学。”曹俊强说,在他看来,如今人们的三餐饮食通常存在四点误区。
  首先是不吃早餐。“早餐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很多上班族、熬夜族或者没有养成吃早餐习惯的人。”曹俊强说,“不吃早餐直接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导致人体需要的平衡膳食得不到满足。”
  其次是午餐凑合。午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如果中午不及时补充能量,那么身体就会开启饥饿自动保护模式,新陈代谢就会降低也会紊乱,对精神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晚餐过于丰盛是大忌。因为早餐和午餐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少,很多人对晚餐格外重视。“晚餐过于丰盛实际上并不科学。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降低体内的钙贮存量,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曹俊强说。
  另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夜间进食,把夜宵当成补充体力与能量以及娱乐休闲的方式。但夜宵如果吃某些蛋白质、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极易引起消化不良、功能紊乱等症状。
   >>>水果蔬菜不能少,鱼、禽、肉、蛋、奶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文化,讲求的是平衡、不偏不倚,保持食物的多样性。“要以谷类为主,水果蔬菜和薯类在比例上应该占不少的分量,每天还要摄入豆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曹俊强说。
  科学数据表明,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g~200g。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g~500g,蛋类300g~350g,畜禽肉300g~500g。少吃深加工肉制品。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除了保持三餐的合理膳食,我们在日常生活上也应该注意:要坚持喝水,每天水杯不离身,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要多吃水果,水果含有大量水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各种营养成分,含有纤维素可以促进我们肠道的健康运转;每天可以坚持吃一小把坚果,坚果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它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每天吃一点。
  此外,可以多吃粗粮,食用粗粮是最简单的补充粗纤维素的方法,尤其是晚餐食用粗粮,对于人体的健康更有益处。
  >>>清淡饮食很关键,中国人有自己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随着当下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饮食是生活方式疾病盛行的根源所在,健康饮食更需要清淡饮食。
  曹俊强告诉记者,清淡饮食的重点是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和低烟的饮食。对于普通成年人,“低盐”是指盐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通常是3克~5克。“低脂肪”是指植物油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5克-30克。“低胆固醇”是指饮食中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少于300毫克,通常少于200毫克最为适合。“低精制糖”是指每日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将其控制在25克以下,期间减少熏肉、熏香肠等熏制食物,少吃皮蛋、臭豆腐等有气味的食物。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国内专家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的膳食模式更健康: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而且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广大市民可以借鉴“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吃出健康,吃出满满幸福感!
  七种常见的吃药方法是真坑!
  日常生活中,谁都免不了有个病痛需要吃药。但是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却比比皆是,大都是因为患者存在错误的用药观念,比如盲目追求疗效、迷信病友推荐、自己给自己开药等等。常见的药若用得恰当可以药到病除,使用不合理反而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今天跟大家分享七个生活中常见的服药误区。●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混为一谈
  饭前服药一般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空腹服药的目的主要是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比如肠溶片,需要药物能快速通过胃抵达肠道发挥作用。关于空腹用药,若每日服用一次,那么应在早餐前0.5-1小时服用。若每日服用2次,建议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
  ●擅自增、减、停药物
  很多擅自增、减、停药的高血压患者和高血脂患者,他们的理由也都差不多,比如“我觉得好了”“指标已经下来了”“吃了一段时间没效,所以加加量”。
  实际上药物治疗起效是需要一定的疗程,特别是慢性病不容易立竿见影,而有些病情看上去改善不意味着痊愈,仍需要药物维持治疗。总之,医生会尽可能地让服用药物疗效最大化而毒性最小化,所以要遵医嘱用药。●把药掰成多片吃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些药片中间有一道“刻痕”,这其实是提示该药允许沿折痕掰开服用,但是不可嚼碎。
  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药都不能掰着吃。比如控释片和缓释片,其中的有效成分比普通药要高,掰开或嚼碎服用,会加速药物吸收,可能引起中毒。再比如一些肠溶片,只有到了肠道才会释放药物,掰开服用的话,到达胃部后很容易受到胃酸的影响,大大降低药物疗效。●呕吐之后补服药物
  因为疾病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有些患者服药后会呕吐。如果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过大,刚吃完就吐出整片药物,需要立即补服。倘若是服药后已经过了数小时,呕吐物里也看不到药物,则说明大部分药物已经消化吸收,此时就不需要再补服了。
  ●不遵医嘱多药并用
  不少患者为了让病好得更快,盲目采用多药并用,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有些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协同效果,而有些药相互拮抗,甚至让副作用相互叠加。如果对目前用药有疑问,或者听说哪种药比较有效后自己也想用,还是先到门诊咨询大夫,切莫私自换药。
  ●追随、模仿他人用药
  有些老年患者有“从众”心理,在身体出现不适后凭感觉自诊,认为自己的症状与某某相似,进而模仿他人用药。实际上很多人不仅“多病一体”,即使同一种病也会有多种不同的症状。尤其多种慢病、多重用药、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不建议盲目跟风用药,还是要认真就医明确诊断,否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用保健品替代药品
  坊间很多保健品夸得神乎其神,但这些都是广告效应,保健品即使含有与药物相似的成分,本质上还是“食品”,仅仅具有保健功能,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并不能治疗疾病。
  选择保健品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需求和医生建议而定,要知道保健品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吃多了同样会引起副作用。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