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瓷:手握金刚钻 专揽瓷器活
文章字数:1,952
    ②

    非遗进校园——阮彬贤给同学们讲解锔瓷文化。

    阮彬贤正在给破损茶壶上钉。

    阮彬贤正在锔瓷。

    扫码看精彩内容。

  开栏的话:非遗工坊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滨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52项、市级214项,其中,省级非遗工坊4家、市级非遗工坊52家。本报开设《滨州非遗“活起来”》专栏,聚焦非遗工坊,关注非遗如何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时代风采,讲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实现非遗文化与人间烟火双向奔赴,让非遗“活起来”。
  晚报记者 纪方方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民间手艺——锔瓷。锔瓷是把破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在滨城区市中街道爱民社区,80后年轻匠人阮彬贤,仍然掌握这门古老的手艺,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技艺的传承人,他把一件件破损的器物修复如初,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价值,让这门传统手艺焕发青春。
   >>>锔瓷紫砂壶获省大奖
  “锔瓷分粗活和秀活儿两大类。”阮彬贤介绍,以前村里敲着铜锣,吆喝锔锅、锔盆、锔大缸的锔瓷手艺人做的是粗活,当时的工具和手艺比较粗糙单一,而他现在从事的是秀活儿,主要修补精致器物如紫砂壶、高档瓷器、文物等,锔出的瓷器更为细致和精美。他为顾客修复的一把紫砂壶,在“天工开物•齐鲁匠心”首届山东省非遗文创大赛上,荣获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
  阮彬贤告诉记者,他平时爱好收藏茶器、紫砂、瓷器,有一次,儿子打碎了一个心爱的茶杯,他记得小时候见过锔匠可以把破碎瓷器锔起来,便萌生了修杯子的想法,几经打听,找到了农村大集上的锔瓷手艺人,后来又到老艺人杜克西家中学习锔瓷,在他的努力下,茶杯终于修好。阮彬贤因此和锔瓷结下了缘分。
  “刚开始对自己的技术不自信,后来发现有手工方面的天赋,只要看过的手工类技术,下次就能做出来。”阮彬贤回忆,他曾收到一个玉把手断了的茶漏,锔起来难度很高,研究了好几天才修复好,客户除了支付修缮报酬,更多的是感谢他给予瓷器新生的意义。
  作为非遗传承人,阮彬贤认为“传承”不仅是工艺上的传承,还要与时俱进,所以他不断学习新的工艺。“向高手学习,就会提高很多。”为此,他去了西安、兰州、河北等地学习,汲取优秀匠人在锔瓷、金缮、錾刻、金银器制作等方面的技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结合器具不同材质及釉面材料,完善锔瓷工艺。
  >>>修复文物更有成就感
  除了日常使用的瓷器,修复文物级别的瓷器也是阮彬贤的工作之一。记者采访时,他正在修复宋代白釉癸口花樽,“这个花瓶的瓶口碎了,锔瓷再包上银边。”对阮彬贤来说,修复文物更能体现锔瓷的价值,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说起锔瓷,阮彬贤滔滔不绝:锔瓷大概分找碴、盘扎、作锔钉、打孔、镶锔钉等工序,不但要会锔瓷包镶类的技术,而且得掌握金银铜铁锡的焊接和锻打技术,精工细作。根据瓷器裂纹处的花纹图案来锻制锔钉,艺术性要求高,讲究手头功夫的熟练性和准确性,镶锔钉要恰到好处。
  锔瓷技艺,功夫全在手上。“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因为壶壁较薄,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工匠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则事倍功半;用力稍过,壶壁钻透,则前功尽弃。”阮彬贤说。
  在精耕传统手艺的同时,阮彬贤不断发展壮大传统技艺保护传承队伍,2016年3月成立滨州合一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何取名合一堂?阮彬贤解释道,“当时正在看《王阳明心学》,阳明学术要旨即是‘知行合一’,觉得和自己所从事的锔瓷工作很符合,便取名合一堂。”
  >>>锔瓷文创是发展路径
  自2018年阮彬贤开始教学锔瓷手艺,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已培养滨城区学员9名,有从事茶器茶叶相关工作的,有企事业单位作为个人兴趣爱好的。目前,已有来自宜兴、景德镇、南京等全国各地学员40余名,为锔瓷技艺传承发扬做了切实贡献。
  记者看到在合一堂陈列着不少“老古董”:金刚钻十余支,清代锔瓷挑子一副,老锔匠自己打造锔瓷锤四十余把,各种锔瓷相关工具超过两百件,这些都是阮彬贤多年收集来的。此外,他多次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公益大讲堂,展示传统锔瓷手艺。
  从去年开始,阮彬贤还着手打造锔瓷文创产品,“我从景德镇运回最好的全手工瓷坯,邀请山东航空学院以及滨州书画界的老师作画,自己上釉烧制青花瓷茶器。”阮彬贤说,锔瓷文创产品是以后的发展路径,瓷器也是和自己从事的非遗项目密切相关的门类,发展文创可以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锔瓷看起来很小众,但也有圈子,很多客户都在微信上联系,外地客户也会把破损的瓷器邮寄过来。”阮彬贤表示,他热爱并坚守这份事业,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要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不能让这门古老手艺消失,而是让它“活起来”,使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