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啊,母亲
文章字数:1,341
□牟海静
我的母亲自从三岁就没了娘。我总是难忘母亲的含泪诉说。姥姥离世的时候母亲还趴在姥姥身上吃着奶,曾有人劝姥爷把母亲送给别人,一个穷男人怎么养活一个三岁的孩子。姥爷终是不舍,把母亲留了下来。母亲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母亲十一二岁时穿着乡邻施舍的大鞋子拖拉拖拉地到井边打水。
在苦难中长大的母亲特别有仁爱之心。我童年的时候,母亲的善良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家的日子不宽裕,母亲还经常接济比我们更穷的本家或乡邻。每每有小孩子跌倒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母亲从不袖手旁观,总是拉起他,拍掉他身上的泥土,抱抱他,刮他鼻子一下,逗他哄他。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常常有乞讨的人,有的一看就是饿得走不动要口干粮吃的真正乞讨者,有的衣着较光鲜,长着并不缺营养的胖脸。许多邻人说,这后一种人不是穷得没啥吃,只是趁农闲要些小麦攒起来换钱或要些干粮回家喂猪,便不给他们,母亲则不管是哪种乞讨人,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就给他们。还常念叨:“人家大老远来了,能进得门张得开口,不易啊!”
有一次,村里有一家女主人去世,母亲领着我站在看事儿的人群中,望着披麻戴孝的四个孩子,母亲早已泪流满面,她极度怜悯地喃喃着:“啧!这几个孩子咋办?”此后,母亲好像很少看人家出殡。
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一年四季总闲不住手。春夏秋三季总有忙不完的农活,冬天里剥棉花桃、织布、做一家五六口人一年穿的鞋。最难忘那一年夏天,天过晌午了,还不见下地干活的母亲回来,奶奶和父亲急得团团转。“快来帮忙呀!”随着一声吆喝,母亲进门了。原来母亲干了一上午活,正要回家时看到地头沟边的草长得好,就割了好大一捆草回来喂牛。那一天,我第一次认真审视母亲:毒辣辣的太阳晒着母亲黝黑的脸,齐耳的浓密黑发衬托着她一脸的刚毅。背草的绳子勒皱了她肩头的衬衫,两只粗糙的大手上沾着草色,卷到膝盖的裤管上沾着泥点,又黑又瘦的两腿像两根钢柱钉在院子里。“母亲太瘦了!如此瘦小的身躯怎会有这般力气?”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懂。那一年,母亲三十六岁。
母亲很孝顺。农家的日子往往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凑齐,人齐了,分座位又是个问题,因为座位有高低好坏之分。母亲常嘱咐我和弟弟,高点的那个座位要分给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坐高点的起坐方便,而且要先给奶奶分,奶奶辈分最高。大家吃窝头时,把掺了小麦面的两面馒头留给奶奶,大家吃两面馒头时,把白面馒头留给奶奶。奶奶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母亲就把菜炖得很烂,我们都随着奶奶吃,有时,我们想吃脆的,母亲就在菜炒得脆时给我们盛出,留到锅里一部分继续烧,直到把菜炖烂时单独给奶奶盛出。
奶奶八十多岁时,雪天不慎摔伤,从此瘫痪在床,母亲尽心服侍。冬天里,母亲到池塘里用砖头打裂冰给奶奶洗满是屎的尿布,邻居们佩服道:“没见过静她娘这样的,待老人真好!”娘淡淡地说:“俺从小没了娘,婆婆是俺娘,俺不伺候她谁伺候她。”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我,教育了我。我感谢母亲,是她教我待人善良仁爱;我感谢母亲,是她教我做事勤恳踏实;我感谢母亲,是她教我要孝敬老人。母亲像一盏明灯,永远指引着我前行!
天下有许多母亲像我的母亲一样,正是她们影响着儿女,教育着后代,在一个个家庭中撑起一片片无雨的天空。
愿母亲健康、平安、长寿!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平安、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