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汉林:
通过拓片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字数:1,046


  晚报记者 王海峰 马光涛
  附纸、涂染料、敲打……一套拓印动作下来,行云流水。
  经过反复制作,一个多小时后,“福绥海宇”四字便跃然纸上。
  正在进行拓印的是65岁的徐汉林,他是滨城区市西办事处徐家居委会人,同时也是山东省美协会员、滨州市画廊联盟主席、滨州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山东君正拍卖公司顾问等。
  “‘福绥海宇’这四个字是雍正皇帝给碧霞元君写的。”徐汉林说,其寓意是四海之内都受其福泽,“像此类具有收藏价值的石碑,近三十年时间里,我收藏了四十余块。”
  传拓,可以说是一门“传真”技艺,以纸和染料为材料,把石碑上的文字、图案、纹饰等用纸拓下来,拓出来的作品就称为拓片,“现在,从色彩上分类,传拓分墨拓与朱拓两种,是颇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之一。”徐汉林说,收藏者喜欢的一般是墨色的拓片,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家庭会悬挂朱砂拓出来的拓片,“红色更象征着欣欣向荣和吉祥如意,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
  徐汉林现场演示拓片的过程,先用刷子清洁砖面,将灰尘洗刷干浄,以免玷污拓本,将调制好的浆糊均匀涂抹在砖块上;紧接着是附纸,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砖面密合;随后再次附纸,用刷子敲打,打时力量需均匀,在这个阶段图案已经慢慢呈现了出来。然后上染料,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关系到一幅拓片作品的好坏。
  在涂染料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滲入空气,太潮湿,墨渍入后会导致拓本字迹模糊不精,失去传真的效果。”徐汉林说,涂染料后再继续进行均匀敲打、打实,把空气全部打出去。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制作,蒲松龄的词跃然纸上,一张完整的拓片作品便制作完成。徐汉林说,拓片的过程看似简单却暗藏玄妙,要完成一张高质量的拓片,需要考验制作者的耐心、细心。
  徐汉林从20岁开始就喜欢收藏,那时多以瓷器、钱币、字画为主,“到2000年左右,我开始收藏名人的石碑,因为本身就喜欢字画,能完好保留下来的多是石碑。”徐汉林说,他天南地北的收藏石碑,并在朋友的推荐和指引下,他才开始接触拓印,“如何让宝贵的收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拓片其成本低、又能多次拓印,拓片进家庭是最好的选择。”
  “拓片可以反映出老石碑原有的肌理、质感,当你的手摸上去的时候,可以直接感受到文物历经风霜的感觉。”徐汉林告诉记者,这也是拓片让他“痴迷”的原因,在拓印过程中,每块石碑背后的历史故事也会让他充满想象,并体会到很多乐趣,收获很多知识、开阔视野,“将这些历史拓下来,将传统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是我们的责任,我也会继续将拓印技艺不断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拓片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