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札记
文章字数:1,989
  郭忠敏
  肆虐的疫情,让庚子年少了应有的红火和欢喜。形势所迫,单位安排我参与防疫工作。
  由于跟物业的老郭叔经常在一起值班,不觉间建立了友谊。在没有行人出入的时候,时不时地拉拉家常,唠唠嗑,感觉特亲近。后来,物业的人事做了调整,原来的四个保安,仅留用一个人。再去小区值夜班,听说老郭叔已经回家了。
  跟门卫梁师傅要了老郭叔的电话,拨通后,话筒另一端很快传来熟悉的声音。听出是我打的电话,老郭叔很激动,翻来覆去念叨让我去永丰玩。
  坐在门卫室,心里空落落的。后来又有一天,晚饭过后,下了一阵很急的雨。雨幕密不透风,老郭叔的电话突然响起,他以为我又在小区参加防疫值班了,看天气不好,惦记着我,放心不下,就打电话问一问。
  老郭叔说:“有时间来永丰玩吧,到了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听了他的话,心里蓦地有了一种言说不出的滋味。电话提升了思念的温度,让心情暖暖的。眼前是老郭叔的身影,耳畔回响着老郭叔的笑声。
  老郭叔的家在永丰。从城区到永丰需要路过“一溜营”:胡家营、边家营、杨家营、东贾家营、西贾家营。建国前,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好过的沾化城,不好走的一溜营”。说的就是这几个村子。
  在胡家营附近,还有一个村庄:打磨(当地人读mei音)李村。过去,这个村子里有一个人叫鲍凤阁,在解放前是当地的知名乡绅。他家的大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如今村子里还有几排老房子,我和三笑去老郭叔家的时候顺道看过。
  鲍家大院与那些有名的城堡式地主庄园风格不一样。故居老宅,相对于主人的富足,留存的房子看不到“雕梁画栋”,显得普通了许多。过去那种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的气派已经看不到了,当年的风采也仅能领略而已。
  这里不是旅游景点,老房子也都有人家住着。对于我和三笑的到来,淳朴的房主人非常热情,不但带我们绕着宅子四处转了转,同时还让我俩参观了室内。
  鲍家大院的栅栏门,现已成为村里一户人家的大门。栅栏门内的木门,据说被东杨村的一户徐姓人家搬去了,三笑先生跟这家人熟稔得很,计划等以后去看看。
  虽历经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宅院留下的部分老房子却依然较为完好。整体看来,尽管房屋不是很高大,可给人的感觉非常敦实。过去有钱人家的老宅,墙基有几层青砖,地面以下部分也是同样的层数。墙体上砖雕石刻的精美图案,屋顶粗直的木质梁檩,以及用九层青砖筑起的墙基,均展现出了大院主人当年的财势。
  岁月变迁,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也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型。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仅存的几排房子也要走进记忆,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时光见证了大院的风花雪月,老屋诉说着世态炎凉。当时的鲍凤阁究竟有多富足?在沾化当地曾这样传唱:不是你的,不是我的,是打磨(mei)李家鲍凤阁的。
  当然,这都是历史了。
  等我俩驾车到了永丰街,这里正好赶集,各个街道已被摊位和涌动的人群占满。于是我们便从村东头进村,路过永丰寺的遗址,在三笑先生的指引下,实地游览一番,拍了一组照片。
  永丰寺,是永丰街的一座寺庙。世传“先有永丰寺,后有沾化城”。遗憾的是,这座曾经香火鼎盛,历尽千年风雨的鲁北名寺,业已不复存在。
  《金史》记载:“明昌六年,更招安为沾化,始筑城”。据此可以推测寺庙修建时间应该是在1195年之前了。由于寺庙在建国前修缮维护不够,再加上又经历了三次规模较大的砖石材料拆除挪用,最终没能保存下来。寺庙的有关资料已无从考据,还能知道的,仅是这座习惯称为“永丰寺”的寺庙名字:崇兴寺。剩下的,只有传说了。
  老郭叔对永丰寺的印象,多是听村里的老人们讲的。据传永丰寺建于高出平地一米的台基之上,内量和外测的尺寸一致。这样神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老郭叔把这个神奇,归结为古时候是有“能人”的,并给我讲了寺庙的传说当佐证:话说当年永丰寺建成后,干活的人想吃碗手擀面。一个木匠挑了一截树身,用斧子对准中间一敲,旋即“投”出一根擀面杖。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讲:寺庙占地面积相当大,有僧人代代驻守。寺庙拆除后,留了一排房子,供和尚住着。建国前的某个时间,小和尚参军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寺庙有一座大钟,后来被人为打碎了。较大的那块碎片搭成了小桥,这是老郭叔亲眼见过的。庙里的宝贵文物散轶民间,早先听老郭叔说,附近村里有人保存着当年寺庙里的铜制神像。只有寺碑的大青石底座,以及寺庙“四梁八柱”的底座,还留在村子里。
  老郭叔的家在村西北角,稍稍打问便找到了。还在地里抹枣树芽的老郭叔听说我来了,放下手里的活儿,急忙赶回家。
  一看老郭叔,嚯,精神焕发!气色要比在小区当门卫时候好多了。东拉西拉,感觉有讲不完的话。质朴的一家人非得要留下吃午饭,因为急着回去,我们还是婉拒了好意。老郭叔不开心地说:“下次来可不能这么匆忙就走了。”
  挥手告别,永丰街的集市上已经没有那么多人,街道显得宽阔了不少。望一眼车窗外,村里的炊烟丝丝缕缕,愈去愈远,最后消失在蔚蓝色的天空里。再后来,地里的玉米收获后,老郭叔还给我和三笑捎来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