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章字数:1,360
  
  邹平市黄山实验初中 徐霞
  每到深秋,层林尽染、红橙黄绿之时,总喜欢到那条路上去走一走。
  或许是今年的秋雨太过绵长,连续一周的淫雨霏霏让人感觉像走进了江南的梅雨时节,抑或是节后行色匆匆的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当无意间开车从那条路头上走过时,才猛然发觉它业已盛装等待。是呢,校园里的五角枫已然被秋霜这丹青妙手着红,飘然而落俯拾即是,这岂不就是送来的请柬?我不禁暗自懊恼起自己的无知无觉。
  午后,阳光明媚,踏上这百米长的柏油路,因为一处蜿蜒并不能一眼望到尽头,却也给它平添了几分情趣。放眼望去,路两旁早已是满树尽穿黄金甲,又绝无杂树,一字排开,尽路延伸,像给秋拉上了两条长长的黄色宣传横幅。湛蓝的天幕下,煦暖的秋阳里,它们静默着,又旗帜一般鲜明的辉煌着,那么纯粹,那么彻底。让我的心不禁沉静,沉静,仿佛走进了曲径通幽的禅房,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无限制地舒展,放松,松散地像在随着庙堂的钟声一点点自失……
  久违的恬静浸润着我,俘获着我,难以名状的舒畅,心如止水,宁静致远。就是这种感觉,从几年前第一次无意中走进你。
  行至拐弯处,被偌大的一棵吸引。它干形通直,金碧辉煌,树冠如华盖,叶繁如织锦,层层叠叠,在眼前铺开;片片银杏叶如张开的折扇,在阳光普照下闪着耀眼金光,让人心生灿烂。几丝斑驳的光影,让我仿佛置身于蔚为壮观的金色圣殿,庄严肃穆,瞬间滤净了周边的喧嚣,荡涤了心中的尘虑。
  微风过处,摇动一树金黄,飒飒秋风中,飘落的些许,在空中旋舞,悠哉游哉,翩若飞羽。伫立凝望,恍若隔世,庄周梦蝶。
  一直偏爱地认为世间有三处最为宁静之境。
  一曰幽深竹林里。可细想来色调偏暗绿,有沉郁暗淡之嫌,过于孤寂僻静,非得掺点什么方能略调和一二。于是,才有了杨万里的“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才有了刘长卿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有了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否则就真有柳宗元般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之感了。
  二曰皎皎明月夜。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可偏又会孪生出无尽的情思,很是惹人。许是源于诗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月生来就与思有着不解之缘: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把酒问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念左迁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枚不胜举,比比皆是。月够明,夜足静,心却如潮水,如团丝,剪不断理还乱。
  三曰潇潇细雨时。无电闪雷鸣,无风声大作,窗外不成节奏的滴答声不时入耳。一切像被按下了暂停键,这时斜倚床头或慵坐于几案边,执一卷或散文或古书,沉浸其中,也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也真会像韦庄说的那样“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毕竟这样的静寂太容易被催眠,不知何时,手中的书已然掉落,人酣然入梦,待醒来,雨过天晴,生活的常态重启,徒增唏嘘遗憾罢了。
  然唯有这里,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澄澈的浅蓝,明净的暖橙,赤诚的金黄,如诗如画,让人通体清爽空灵,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染尘埃。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不会想,只这样,徜徉,对望,无拘无束,无欲无求,静谧无边……
  想起顾城的诗: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