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
记忆中的年味
文章字数:1,449

  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 任婷新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漫步在街头巷尾,映入眼帘的都是象征着吉祥喜庆的对联、窗花和大红灯笼,远望之处,一片红海绵延至天边。不远处,一群小男孩在放小摔炮,节日的烟火味顺着风儿飘了过来,我的心跟着柔软起来,熨帖起来,思绪也随之飘渺起来,一直飘到鲁西北黄河岸边那座小镇,飘回到童年时光……小时候过年的味道,那是从骨子里的期盼、兴奋。
  儿时的记忆中,一踏入腊月的大门,我和小伙伴们就掰着手指数着日子盼过年。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便会腌制腊八蒜,随着瓶中白色的蒜身慢慢变绿,我们知道年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放寒假后,伴随着小鞭炮的炸响,整个小镇热闹起来,年味便愈发浓郁起来。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因为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俗称“祭灶”。每到腊月二十三的早上,母亲便恭恭敬敬地在厨房灶台的墙壁上贴上灶王爷的画像,然后把关东糖用火熔化,涂在灶王爷的嘴巴上。据母亲说,这样灶王爷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最后再在灶王爷画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享用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给灶王爷送行,这样整个祭灶仪式就圆满完成了。记忆中的年味,伴随着浓浓的饺子香而悠长。
  腊月二十四便开始打扫屋子除尘,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是戴着用报纸叠成的帽子,穿着防尘的隔离衣,将扫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清扫屋顶的灰尘;母亲则忙碌着清洗窗帘,拆洗被套。那时家里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物都是手洗,我到现在还依然清晰地记得冰凉的水里浸泡着母亲通红的双手,我把烧开的热水倒入盆中,热气氤氲里,母亲的脸上那满是喜悦的笑容。虽然有些忙乱,但却充满欢声笑语。记忆中的年味,忙乱中融入了甜蜜。
  腊月二十六七,父亲和母亲支上油锅,开始忙活炸菜,大酥肉、小酥肉、炸排骨、炸藕合、肉丸子、素丸子、炸蘑菇、小麻花,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飘溢着诱人的香气。馋嘴的我们那几天总是围着灶台转悠。与别人家不同的是,我家的年货中有一道酥锅。我最爱看母亲做酥锅。由于酥锅用时很长,白天上班的母亲只能把做酥锅的工作挪到晚上。晚饭过后,父亲就把刷好的大锅端来,母亲先在大锅的底层铺上一层切好的白菜帮,然后铺上一层海带,依次加入猪蹄、排骨、五花肉和切好的藕片,再铺上一层白菜帮,放上几条鲅鱼,上面再铺上一层炸好的虎皮蛋,虎皮蛋上面还要铺上海带卷和整个的藕,最后放上糖、盐、醋,再用整个大白菜叶一页页盖起来放在炉子上用大火小火交替蒸。父亲和母亲轮流看火,往往一蒸就是一夜。而我常常在睡梦中就被那扑鼻而来的香气熏醒。睡眼朦胧中,一块大肉就滑进了嘴里。记忆中的年味,是酥锅飘散的香味。
  腊月三十的晚上,最令人期待的团圆饭于傍晚开始,远方的大伯、叔叔一家都来到爷爷奶奶家,大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我们这些小孩们则坐在小圆桌旁,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浓香四溢的美食。这顿最丰盛的家宴上几乎没什么素菜,各种平时见不上、吃不到的荤腥,悉数登场:红烧带鱼、黄焖鸡、豆酱、糖醋排骨、红烧肉、酱牛键子、小酥鱼等美食佳肴,为了图个“年年有余”,鱼只能看不能吃,兄弟姐妹们只能“虎视眈眈”地盯着。记忆中的年味,是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年味,还有一家人欢欢喜喜赶年集、初一早上穿新衣挨家挨户去拜年、初二初三坐在自行车上走亲戚……儿时的年味,如同陈年的美酒,好美好难忘。岁月流转,让我对这种浓浓的年味充满了更多的感慨与珍惜,让我永远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