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工程筑“凤”巢
文章字数:1,748
【编者按】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们用翅膀来“投票”。
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近提供的一组数字:2012年,滨州鸟类数量254种;截至目前,滨州鸟类数量已达到342种。
12年间,鸟类数量增加了88种。滨州为何会成为鸟的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鸟缘”又是如何培育的?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一起“展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自在的鸟、融鸟的景、爱鸟的人,去探寻“藏”在鸟翼里的生态答卷。
晚报记者 张志勇 刘立华 项 莹 武学聪苏 欣吕 丛丛 姜 娜
“你看,多漂亮啊!小开河灌渠从渠首一路往北,它不仅是条供水线,还是条生态线和风景线。”指着一幅景观图,滨州市引黄灌溉服务中心小开河运行管理办公室主任庞启航一脸自豪。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仿佛是挂在引黄干渠上的“翡翠项链”,光彩夺目。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位于小开河引黄灌区中游的沉沙池,清水环绕的荷叶上早已不见娇艳的花朵,丛林中啁啾的鸟鸣却依然清脆悦耳,向外散发着欢快的气息。
开发前的小开河沿线区域与鸟儿实在没有多少缘分,尤其是沿线中下游地区盐碱遍布,曾经有句俗语叫“黄瓜岭的老蜩蜩(知了)飞了一圈又回来了”,说的是当地方圆十里没有树,只在黄瓜岭村两河交汇处有一棵柳树,可供知了落脚。
改变,始自1998年11月,集全区之力开挖建设的小开河终于建成通水。这条纵贯滨州黄河以北近百公里的渠道用母亲河的乳汁润泽沿线乡镇,给当地带来生活、生态双改善。水库、河道、沉沙池常年蓄水,碧水荡漾,鱼翔浅底,引来野鸭、野鸡、白鹭、天鹅等鸟类栖息繁衍;河道内芦苇、菖蒲密密麻麻,沿岸野生大豆藤蔓铺满,取代了以往碱蓬“一统天下”的场景。
通往生态自觉的道路往往需要曲折的实践探索来“取直”。随着小开河引黄灌区生态环境的好转,偷伐树木、下网捕鸟、砍树放羊、砖窑取土等事情开始发生。工作人员就曾见到过枯水期沉沙池变成几百只羊的“草场”,也见过放羊人砍断小树给羊喂食。当保护生态的长远利益和获取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出现矛盾时,滨州水利人开始深入思考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问题,并启动湿地公园申报工作。2017年12月,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正式获批,成为全国引黄灌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灌区。当前来验收的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问起“为什么要申报湿地公园”时,时任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局长王景元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生态环境。”
“保护”成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工作的关键词:引沙治碱、搬迁窑厂、围土固沙、栽树种草、设置围栏,连一年一度的沉沙池清淤也更改了设计。庞启航介绍,“一开始,沉沙池总长度4.2公里范围内是要全部清淤的,湿地公园建成以后,清淤范围缩小了,光清前边2.7公里区域,鸟类待的核心区不去打扰它。”为防止清淤造成沙化,小开河引黄灌区持续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将沙地网格化,网格“线”上栽植柳树、刺槐、白蜡等各类乔木、灌木,网格中间种上花生等耐沙性强的作物,坡下则是一片片水稻田。通过水土保持、耕地利用与景观建设的结合,打造出沉沙池生态湿地景观。
为实施更加科学的保护,原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委托山东师范大学团队对灌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这也是国内首次对一条河流(灌区)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活动。历经两年时间的调查表明:通水以来,小开河引黄灌区流域内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改变了土壤,植物相应发生变化,碱蓬等盐生植物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依附于植物的昆虫随之发生变化,鸟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仅新发现的鸟类就达22种。滨州市引黄灌溉服务中心小开河灌溉试验站副站长鲍建平告诉记者,新的发现仍在继续:“现在白鹭、夜鹭、池鹭、苍鹭特别多,去年冬天,四、五十只天鹅聚集在沉沙池核心区,还是第 一次见到。”
小开河沿线群众王希章说,“灌区附近的环境和以前相比真是大变样了,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做梦也没想到今辈子还能摊上这样的好光景。”生态福利,全民共享。小开河建成通水以来,世世代代喝苦咸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因水而生、因生态而兴的沾化冬枣、阳信鸭梨、循环经济、旅游产业成为支撑群众钱袋子的“绿色银行”。“我们发展水利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老百姓,不光满足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咱还得让水清起来,岸绿起来,鸟多起来,实现人水和谐”,展望未来,庞启航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