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助力建设品质滨州
文章字数:2,380
2024年7月,小清河首制船进入上水阶段。 晚报记者 李默 摄影
晚报记者 柯凡 杭安然 通讯员 董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滨州市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以新发展助力新理念,新形式缔造新成果,七年期间连续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市,三年期间连续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数字城市百强市”等称号,滨州声音越来越响亮、滨州味道越来越浓郁、滨州底蕴越来越厚实。
“产城融合”描绘城市发展新格局
滨州市顺应产业变革趋势,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城融合。
一是创新引领智慧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突出应用研究,强化“五院十校N基地”核心带动,2024年新获批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院士工作站5家,创立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两家“国字”号平台。
二是推动升级产业转型。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纵深推进制造强市,积极培育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滨州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富集优势,正在加快建设山东省最大的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奋力蹚出一条“向光而生、御风而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改革新路,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轻量化铝)基地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服装上榜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商用智能厨房设备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三是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应用场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发展主线,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的内生动力。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生物医药等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建设“一网统揽”综合智慧平台,实现跨领域数据汇聚,全面呈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
城乡融合”推动城镇化质量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滨州市始终以不断完善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逐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推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完善人才下乡激励机制,逐步打通符合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渠道。每年优选一批第一书记,集中连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优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加强“三保”等重点领域经费保障,对困难地区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规范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工作,落实市级新增计划指标,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实施和美乡村创建,坚定不移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截至9月底,完成572.46公里。今年计划完成危桥改造30座,截至9月底,完成10座。截至9月底,重要村道或三级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完成261.81公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建强村级党组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实施全产业链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精深精细加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土字号”“乡字号”品牌优势,不断提升滨州农业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截至8月底,农村网零额实现65 亿元,同比增长24.3%。快递进村成效显著,阳信县成功入选第三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邹平市创立“公交+邮政+供销+电商”四网融合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以人为本”激发县城载体新活力
开展县域经济提升行动。聚焦开放融通“一盘棋”谋划、进群入圈“一体化”发展,与济南都市圈内各市密切合作,协同推进。推进交通设施联通,济滨高铁、津潍高铁全面开工,截至9月底,全市铁路建设完成投资30.62亿元,滨临高铁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滨州港5万吨级航道防波挡砂堤工程开工,小清河在断航25年后重新载货通航。北部县区临港产业、海洋经济逐渐崛起,中部县区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提速壮大,南部县市主导产业更强更优。深入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滨沾博惠”同城化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优化人才落户政策,推行“先落户、后就业”“零门槛”模式。完善集体户制度,解决无房外来人口落户问题,为用工单位设集体户。优化办事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改革,20项户口迁移业务跨区域“一站式”通办、60项户籍业务上线“滨州微警务”,服务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落实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办理,年均办理4万张居住证,保障持有人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便利。
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聚焦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搭建“线下+线上+直播”三位一体的供需对接平台。积极开展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众的就业兜底保障作用,结合冬枣、鸭梨等优势农业产业,重点开发乡村特色岗位、公益岗,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