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智斗沈鸿烈
文章字数:1,760
  1938年9月底,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与当地抗日武装会合。
  萧华初到冀鲁边区,敌后抗日力量处在日伪、土匪、民团的威胁中,处境十分艰难。萧华面对复杂局势,很快集中起原本分散的各部队和地方武装,形成一个铁拳。
  10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在聊城一带遭到日军“扫荡”,逃窜到惠民。他不敢和日军作战,却与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策划组织“冀鲁联防”,试图把八路军赶出冀鲁边区。
  1938年秋,为了瓦解“冀鲁联防”,做好统战工作,尽力争取沈鸿烈共同抗日,驻守乐陵的萧华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带着侦察科长刘友芝和一个骑兵排,偕同乐陵县长牟宜之,赴惠民县城与沈鸿烈谈判。大家都很担心萧华的安全。在去惠民的路上,担任萧华保卫员的王定烈紧张得汗水直流,手枪里的子弹也早早顶上了膛,而萧华同志却信马由缰,非常淡定。
  沈鸿烈曾当过张作霖的舰队司令、青岛市市长,当得知来谈判的八路军司令只有22岁,他流露出不屑:“娃娃司令也来和我谈判?”沈鸿烈摆出一副十足的省主席架子,将萧华等人安置在旅馆,静候他的“接见”。
  王定烈等人对此感到气愤,纷纷劝萧华回去,可是萧华却有自己的打算。在等候“接见”的时间里,他和负责宣传的人员把《给惠民各界的慰问信》油印出来,亲自上街头散发,到医院去慰问伤病员。“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牺牲奋斗是抗日的应有精神!”一时间惠民城里纷纷传颂八路军的“娃娃司令”如何年轻有为,如何深明大义。沈鸿烈先失一招,吃了“哑巴亏”。
  随后,沈鸿烈把谈判地点设在县衙后院。大堂、二堂、三堂的台阶上下,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卫兵。50岁左右的沈鸿烈一身笔挺的将校戎装,萧华虽然身着半旧的粗布军装,但风华正茂,神采超凡。
  萧司令被迎进客厅,筵席早已摆好,四盘八碗,燕窝鱼翅,丰盛至极。沈鸿烈端起一杯酒,慢条斯理地说:“早闻萧司令大名,今日晤面,实为荣幸。来,干杯!”
  萧华也谦虚地答道:“我也早闻沈主席大名,今日专程来访,共商抗日大计,我提议,为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干杯!”
  沈鸿烈面部肌肉抽动了两下,慢慢地举起酒杯:“呵呵,共商抗日大计,不敢当啊!山东近年多灾,百姓负担很重,贵军军饷很难筹措,还请往河北征粮派款。”
  萧华接过他的话头,说:“沈主席,蒋委员长曾经在庐山号令全国,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事隔一年,沈主席不见得就如此健忘吧?”
  沈鸿烈拿着手巾直擦头上的虚汗。萧华见状,淡淡一笑,说道:“在这民族危亡之际,炎黄子孙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对敌。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拥护。”
  沈鸿烈呷了一口酒,骄横地说:“统一?该不是把各路人马都统一到你八路军的麾下?倘若有人借用抗日名义,扩张地盘,那又居心何在呢?听说,贵军吃掉了一些地方部队?”
  萧华一脸严肃,郑重地回答:“对于破坏抗日的汉奸武装,对于助纣为虐的害群之马,理应除之!我们收复之地,都是‘国军’遗弃、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地方,收复这些失地,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沈鸿烈听了,更是一个劲地擦汗。萧华诚恳地劝道:“沈主席大可放心,我党诚心奉行国共合作方针,一切皆从抗日出发。眼下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之际,我们彼此都应去掉成见,精诚团结,共同抗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沈鸿烈对萧华刮目相看。
  不久,沈鸿烈又致函萧华司令,说是要来乐陵洽商政事。这天,沈鸿烈带着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薛儒华及一个营的卫队,坐着汽车,前呼后拥地进了乐陵城。萧华偕邓克明、符竹庭、周贯五等纵队领导,以及乐陵县长牟宜之,在县府门外迎接。
  酒席间,沈鸿烈又端出主席的架子,要挺进纵队撤出鲁北。萧华据理回绝。沈鸿烈事先安排好的两个马弁,见事不可为,便立即挟着牟宜之,把他推上汽车,迅速离开。变故突发,在场之人又气又急,却又无计可施,牟宜之毕竟是国民党山东省府委派的官吏,自己不便干涉。萧华却神色自若,胸有成竹地目送汽车离去。
  沈鸿烈的汽车刚刚开到城外南关,便被一大片群众团团围住:“留下牟县长!”“反对破坏抗日者!”沈鸿烈吓得半死,又怕激起众怒,只好命人把牟宜之推下汽车,慌忙逃窜。
  两次会谈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嘴脸,鼓舞了冀鲁边区军民的反顽斗争热情,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冀鲁联防”的图谋,争取维护了冀鲁边区的抗日统一战线。
  (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