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思想宣传“主阵地”打造校园文化“大气候”
鲁北技师学院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见行见效
文章字数:1,347
  通讯员 赵飞燕
  晚报滨州讯 近年来,鲁北技师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好守牢思想宣传“主阵地”,打造匠心独运的校园文化“大气候”,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打造校园景观文化。构建民族团结文化空间。近年来,学院从整体设计着眼,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特色、促进发展”的原则,从建筑设计、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等处入手,发挥各院系专业特色,凝练系部文化内涵,深耕“一系一品”文化品牌,构建民族团结文化空间。布设民族文化符号标识。结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合理布设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设置民族团结宣传栏和中华历史文化宣传标语。丰富文化润育主题层次。发挥教室、阅览室、走廊等场所的养育功能,开辟技能教育、非遗空间、工匠天地等主题文化墙,打造囊括民俗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的民族工坊,丰富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公寓文化、草坪标语、景观小品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让学校的班级、走廊、墙面、苗圃、绿植成为知识的载体、文化的代言,形成层层有民族团结主题、处处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空间,引导师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营造民族团结、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
  打通校园数字环境。坚持数字赋能服务理念。立足新时代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群体特征,加强线上文化环境的营造。利用校园广播等线下平台、“两微一端”等线上平台,依托智慧云屏等智能系统,播放新闻资讯、理论宣讲、师生风采等图片展示和多媒体视频内容,多媒介加强民族文化活动的宣传推介,多渠道向学生传播与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正能量,提升校园文化生活的互动性、鲜活度,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的听”“有的看”,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意识。主动承担社会服务功能。学院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共建,以大数据、云服务等现代技术手段,阐释宣传中国历史记忆、中华文化符号、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提升社区群众乃至广大市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千方百计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内心需求,制订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制度文化,通过表彰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各民族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比学赶超,争当先进,提升各民族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开展主题交流活动。依托学生社团、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组织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如组织新生篮球赛、校园歌手大赛、社团展演等,激励少数民族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积极展示自身文化特色,主动分享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故事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增强各民族师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加大民族政策宣讲。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聚焦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形势政策、历史文化等,组织各类理论宣讲,让各族学生产生价值共鸣和情感共振,深化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4-SKGH-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