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文章字数:1,479
晚报记者 丁春贵
晚报讯10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和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扎实做好“资源再生、减量增效、生态循环、集约高效”四篇文章,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农业农村力量。
强化回收利用,做好“资源再生”文章。加强要素支持。积极发挥技术支持作用,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秸秆腐熟还田、有机肥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试验示范,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12项、国家专利26项,探索制定了6项废弃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和4种高效利用模式。构建回收体系。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有偿回收机制,初步建立了以“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专业公司处理、市场主体运营”为主要模式的废弃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和以“项目化管理、市场化收集、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模式的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体系。全市已建设废弃农膜回收站点33处,其中,县级废弃农膜回收处置中心7处,建设各类秸秆回收点53处,2023年全市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1%。2024年4月,全省废弃地膜回收利用现场观摩会在滨州召开。推进综合利用。依托秸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支持相关企业开展作物秸秆、废弃农膜加工利用,培育了博兴博友再生资源公司、滨城中裕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业废弃物加工利用示范企业,山东金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农药包装物资源化利用单位,年加工利用废旧农膜830余吨、作物秸秆62万吨,创建了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可再生原料制作等多种利用模式,示范带动全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防治面源污染,做好“减量增效”文章。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32万亩;科学增施有机肥,全市有机肥年施用量达到25万吨。2023年全市化肥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7.96%,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定3%的任务目标。在农药减量控害方面,强化病虫害监测和预报预警,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沾化区获得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滨城区、惠民县获全国“统防统治百县”称号。2023年全市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了16.92%,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定6%的任务目标。
推行种养结合,做好“生态循环”文章。培育利用主体。引导规模养殖场生产销售商品有机肥,培育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养殖场户800余家,年可消纳畜禽粪污300余万吨。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培育种养结合的生态农场130余家。滨州中裕公司形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探索形成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中裕模式”在全国推广。创新利用模式。探索形成并重点推广了粪污全量收集还田、粪污专业化能源化、固体粪便堆肥、粪便垫料回用、异位发酵床、养殖污水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粪便制备有机液肥处理和个性化私人定制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8+X模式。强化技术应用。集成有机肥生产、畜禽粪污转化、沼气利用等关键技术,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18家,年可利用畜禽粪污150余万吨,加工有机肥200余万吨。
推进农业节水,做好“集约高效”文章。完善节水设施。建成高标准农田51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探索推广了阳信县小型智能化自动节水灌溉模式,该模式在全省推广,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培育抗旱品种。加快节水稳产新品种培育和筛选推广,已选育耐旱作物品种19个,示范推广抗旱耐盐碱粮食、棉花新品种12个,为提升单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广节水技术。探索形成的小麦、玉米全幅匀播、双深双晚、高低畦等新型节水增产技术,连续多年成为全省主推技术,两次被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