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无棣县革命历史图片集》:
星火燎原的革命足迹
文章字数:2,648



  
  晚报记者 宋敏敏 刘清春 通讯员 李晓旭 高士东
  当你翻开《铭记:无棣县革命历史图片集》时,曾经燎原整个无棣大地的战争烽火似乎在眼前一一掠过。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精炼的短文,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不屈的精神,诉说着辉煌的斗争史。
  本书分三部分,上编“茫茫黑夜,星火燎原”、中编“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下编“保卫战果,勠力支前”,通过对无棣革命历史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图文介绍,带大家直观感受无棣革命烽火中的峥嵘岁月。
  >>>崔荣铨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冯景恩成立了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巨大影响下,无棣热血青年自1932年开始陆续找到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革命烽火遍布整个枣乡大地。
  本书收录了崔荣铨、蒋风章、万钧、冯景恩、石景芳、丁洪泽、张玉梅、关兴甫等为代表的一批无棣籍革命知识分子。他们是红色枣乡的革命先驱,是革命热土上初燃的星火。如崔荣铨是水湾镇崔家村人,1927年5月参加了征讨夏斗寅、杨森及武汉保卫战,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8年牺牲。
  1932年冬,无棣籍学生党员蒋凤章转学到无棣县立第五高等小学(车镇高小),并在那里开展党的活动。1933年,蒋凤章介绍范崇和、高景州等入党。1933年9月,无棣回族青年冯景恩在盐山县堤东村入党。1933年10月,冯景恩在五营村成立了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五营村党支部。
  自此,抗战前夕,无棣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先后组织参与支援庆云马颊河大罢工、车镇高小罢课斗争。本书收录了当时报纸刊载的有关马颊河罢工和刘格平被捕报道的珍贵照片以及车镇高小学生开展罢课斗争的旧址和参与斗争的革命先辈们的珍贵资料。
  书中有一连串珍贵数字,比如:抗战前夕,无棣县党组织已发展党员84名,全县522个村庄中41个村庄有党小组或党的个别关系。全县成立了一个区委、五个党支部。党组织的建立及其开展的活动,为全县人民抗战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准备。如1937年6月,关兴甫、石景芳、冯景恩、于梅仙等人组织成立了“无棣县抗日救亡会”,会员很快发展到800多人。无棣师范党小组发动和组织师生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如他们邀请路经无棣的平津高等院校师生组成的“南下工作团”到学校演讲,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到大庄、车镇、水湾等重要集镇宣传党的主张和抗日救亡的道理。
  >>>地下交通员李淑贞珍藏40年党费512枚铜元的故事,令人感慨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无棣人民在党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无棣城。1939年1月28日,200多名日军第二次占领无棣城。他们培植汉奸,建立伪县公署,成立伪警备队、维持会等组织,并在前王、水湾、车镇、北李寨等十几处设立据点,制造惨案、滥捕乱抓,犹如白色恐怖、人间炼狱。无棣军民在困境中众志成城,坚持斗争,开始进行局部反击,坚持反扫荡,建立地下交通线,并打通封锁,书中一张张历史老照片都是日本侵略事实的铁证。
  敌强我弱,那时无棣军民采取了“化整为零”“跳圈子”等战术,颇有成果。如1943年2月,在曹庄子附近,一举歼灭了30多名日军,而游击队无一伤亡。
  革命先烈血洒大地,石景芳与日军殊死搏斗,献出年仅28岁的生命;“奋迹戎行,战必先驱”的无棣籍的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边区政委丁洪泽,与日寇短兵相接,饮弹自尽、以身殉国,为国家和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一时期,抗战党组织从成立时间到主要负责人都有着详实记录,并留存了当时创办的党刊《党员读本》,实为难得。
  书中,还有地下交通员李淑贞的故事、照片。1944年,冀鲁边区二区区委书记刘振东夫妇撤离前,将重要文件和原二、三区全体党员一年来的党费,共计512枚铜元交给李淑贞保管。1983年年底,再见到刘振东夫妇,年逾古稀的李淑贞把珍藏了40年的党费512枚铜元亲手还给了他们。
  书中可见:无棣党组织在抗战过程中,建立了小山抗日根据地,冀鲁边区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八路军一一五师所属部队曾长期在此转战、驻扎。随后,由于革命形势所需,在1944年3月,渤海区党委决定成立沾阳棣县委,沾阳棣三边县正式成立。该书详细记录了沾阳棣三边武装组织沿革及根据地创建、斗争形势图,直观展示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
  从1944年春开始,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开展战略反攻。1945年6月中旬,驻无棣县的日军全部撤离县境。受降仪式、欢庆抗战胜利的历史性时刻,都清晰地收录书中。
  >>>仅1947年,无棣县出动支前民工1900人次,马车9500辆次,担架1590副次
  1945年,渤海军区解放军发起总攻,攻克了无棣城。当年《渤海日报》发表了八路军进攻无棣的消息,并刊登了1946年无棣人民庆祝解放一周年的消息,还有当年俯视全城的制高点——旧海丰塔珍贵老照片。
  无棣解放后,正式成立中共无棣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委书记刘青林和第一任县长石景纯等老一代的领导同志老照片在《历史图片集》中也有展示。
  带有历史印记的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群众运动当年在无棣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害群众当面控诉地主恶霸、农民群众欢庆减租减息、第一次拿到《土地证》等历史掠影都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还乡团的倒行逆施令人愤恨,他们在无棣先后制造了多起惨案,如梁白杨、喇叭李、宋家庄等惨案,残暴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据此,当时无棣县委县府发动全县军民开展了剿匪反特斗争,成立剿匪司令部,县以下划分28个联防区,村村建立了情报组织和自卫团或基干队。沾化、阳信、无棣三县还联合建立了剿匪队。为防止伪顽残部对沿海军民的骚扰,建立起海防独立大队。
  在“万众一心 支援前线”单元,详细记录了当年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全力支前开赴前线、干部南下接管温州等历史性时刻。仅1947年,无棣全县就出动支前民工1900人次,马车9500辆次,担架1590副次,其中1800余民工被评为支前模范,并荣膺“黎玉担架队”光荣称号,有6600名青年参加了解放军。建国前夕,无棣县已有318个农村党支部,14个机关党支部,党员总数已达3964人。
  最后板块,还详细介绍了擎着红色娘子军旗帜走来的无棣媳妇杨淑珍、火箭航天发射基地创始人石荣屺(无棣籍)、王震三请的热电专家刘明寰(无棣籍),他们都在各自领域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简介:无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编委会组织编辑,工作人员先后到临沂、盐山、东光、孟村、乐陵、庆云等地,深入无棣籍革命先烈战斗的热土去搜集资料、图片,从党史、史志、档案及部分外埠文史党史资料中搜集和提炼。力求得到更全面、更权威的资料和图片,真实、形象反映无棣人民在党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