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那些事儿之 中华文化中的滨州元素
文章字数:69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民惟邦本”、以民为本的理念和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情感操守,这些思想的产生、传承和延续也和滨州息息相关。
  《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较早的民本思想,而《尚书》的传承离不开滨州人伏生,为避免书被焚毁,伏生将《尚书》藏在夹壁墙内。汉文帝时,90多岁的他依靠记忆,通过女儿转述和晁错记录,整理出“今文尚书”,被历代誉为“《尚书》再造”。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智尚和”“知己知彼”“不战而屈人之兵”“慎战”等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被广泛运用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为当下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助力。
  战国思想家陈仲子曾隐居在邹平临池镇古城村,开创战国六大学说之一的“於陵学说”,其主张洁身自好,修身自立,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廉洁自律,提醒人们不要为世俗所惑,具有非常现实的警世作用。
  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在滨州长大,继父朱文翰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议事,这都在从政后的范仲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岳阳楼记》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发轫于顾炎武,《清史稿·顾炎武》记载:“明室季亡,弃家北游,置地结庐,居于山东长白山下”,定居十年期间,勤于著述的他,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千古思想。
  闪耀着滨州这方水土智慧和光芒的这些思想,培育了华夏儿女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精神,也共同组成了博大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内涵。(作者:孙洪师朗诵: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