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尼泊尔
文章字数:2,010






  晚报记者 赵静 柯凡 王晓飞
  在加德满都璀璨的阳光下,尼泊尔迎来了普通的一天,但对于中尼文化交流史来说,今年1月22日则算得上一个崭新篇章。
  这一天,“飞越喜马拉雅——尼泊尔/山东(滨州)文化周”拉开帷幕,伴随着温暖的点灯仪式与绚烂的剪彩,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商参赞谢宇,与尼泊尔国家旅游局首席执行官雷格米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而促成这一时刻的人,名叫苏学。
  这次,来自他家乡中国山东滨州的35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成为了连接两国友谊与文化交流的使者。
  苏学,有着30多年的摄影经历,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将镜头聚焦在与我国一山之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
  苏学的摄影作品,向世界展示了尼泊尔的民俗、民风,展示了尼泊尔秀美的自然风光,促进尼泊尔旅游业的发展。他本人也被授予尼泊尔“友好使者”称号。可无限次免费前往,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他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外国人。但是这么多年来,苏学仍坚持自费前往尼泊尔,从未享用过这项“特权”。
  苏学的头衔很多,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亚朵集团首席摄影师,滨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尼泊尔国家旅游局荣誉公关代表,中尼友好论坛副主席,中尼媒体协会副主席……
  但他自己却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喜欢旅行的玩家。”
  他一直把自己当作旅行者,把照片看做旅行的“副产品”,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搞懂,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职业摄影师的。
  其实,不是苏学遇见了尼泊尔,而是这座雪山佛国洗涤了他的内心。
  2008年3月,正处于人生低谷的苏学,遭遇了生意上的挫败,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他和友人一起登上了前往尼泊尔的飞机。
  初到尼泊尔,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洗涤了他心中的尘埃。自始至终,他手中的相机就没有放下过,这里的一切让他意犹未尽。
  次年,他像着了魔一般,又独自踏上了这个神秘而迷人的国度。
  日子在镜头前流过,这一拍就是16年,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尼泊尔大使馆要找一位展馆专职摄影师,他们想到了苏学,他与尼泊尔官方合作的正式开始。
  在苏学看来,每一个出国的人,都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作为摄影师,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正如金像奖获得者朱运宽老师对他的评价:“中国有那么多摄影师,如果每一个摄影师都能像苏学一样,用心去拍摄周边邻国,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会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展现在世界面前。”这句话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摄影师的期望和鼓励。
  苏学共去过尼泊尔30多次。起初,他也拍出过不少“漂亮”的照片,并为尼泊尔大使馆主办的摄影展,精选了60幅作品,但当他将这些作品,拿给时任驻华大使卡尔基先生审阅时,得到的反馈却是——照片很漂亮,里面的人物也很生动,但没有抓住尼泊尔的“灵魂”。
  “灵魂”?
  他愣在了原地……为了拍出能展示尼泊尔和尼泊尔人民独特神韵的作品,苏学通过各种途径走近尼泊尔人民的生活,他一头扎进泥泊尔的风土人情之中,阅读大量关于尼泊尔的书籍,还与当地学者展开交流。
  中国人的基因里自带着“勤奋”“专注”的特质。几年的时间,苏学硬是靠着一些简单的词汇和问候语,打通了障碍,摸到了和当地人相处的“门道”——他在拍摄时,为了完全融入尼泊尔的生活,通常会穿着当地老百姓的服装,避免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游客,这样也消除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和距离感。
  在这期间,他也结交了很多有趣的当地朋友,甚至经常会去他们家做客。这也让他的拍摄工作更加顺利,终于拍出了有灵魂的作品。
  苏学认为好的摄影作品要有稀缺性,这来自于拍摄对象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一般摄影师是没法进入当地圣地活女神神庙,近距离地拍摄活女神生活、学习以及宗教活动的。但得到认可的苏学,能够一周内三次在那里近距离创作。
  在昏暗的空间里,酥油灯摇曳,微光透窗,一切都很神秘。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尽力捕捉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光影,试图定格神圣与美丽。
  当第二次进入宗教仪式现场,他小心翼翼地侧卧在祭司身后,尽力避免打扰到他们的交流。长时间的拍摄让他双腿麻木,但活女神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安静与端庄,她所展现出的气质与定力,让人心生敬佩。
  与拍摄活女神相比,拍摄苦行僧时则简单的多,仅需支付小费即可。
  有时为了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他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喝过一口他们的奶茶,代价是拉了三天肚子。过后,每聊到此事,苏学总会大笑当时的窘态。
  对于苏学而言,2015年8.1级大地震是最特殊的。
  这次灾难中,尼泊尔死伤人数至少超过2.3万,众多文化古迹损毁严重。三天后,苏学带着朋友们筹集的几十万善款和物资,赶赴了加德满都市,同时将之前拍摄的尼泊尔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这为之后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支持。
  人生是一种修行,摄影则独有其道,在这个过程中,会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收获不同的感受和经历,在光影中寻找自己。此时的苏学,就兼具了东亚和南亚两种文化的烙印。
  所以,苏学之于尼泊尔,是那个用一己之力带动当地旅游业的人;而尼泊尔之于苏学,则是改变他摄影甚至人生轨迹的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