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长存张培之
文章字数:1,199
  1940年4月里的一天下午,乐陵县官道刘日伪据点通往村东刑场的路上,日军小队长久寒丘指挥日伪将三个五花大绑的青年人押向那里。其中一人伤势严重,步履艰难,但昂首挺胸,坦然地走向刑场。他,就是冀鲁边区三地委秘书长张培之。
  张培之,又名张栽云,化名李杰。1907年出生在沾化县泊头乡官庄。1929年夏,考入被誉为“红二师”的曲阜第二师范求学。当时校内进步思想活跃,革命师生上演了讽刺剧《子见南子》,张培之就是震惊中外的“子见南子案”参与人之一。
  1937年,张培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沾化县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他协助石清玉同志于1938年春建立“抗日救国读书会”。4月,张培之巧妙地把“读书会”扩办到国民党刘景良部的政训处里,从中秘密发展王瑞锋等先进分子入党,变国民党的政训处为共产党八路军宣传抗日的阵地。
  1938年秋,中共沾化县工委成立。石清玉同志为书记,张培之任组织委员。县工委在井王村设小学一处,由张培之任教员,负责党的联络工作。1939年秋,冀鲁边区重建鲁北地委时,组织上调张培之任鲁北地委秘书长兼管党员教育工作。此时他化名李杰,经常代替地委起草文件,代表地委答复处理各县党组织的公函。他率领地委机关活动于商河、阳信、乐陵三县边境一带。
  1940年2月,张培之冒着严寒带公务员到乐陵五区花园街东张家店办党训班。由于汉奸伪村长张同升告密,张培之被官道刘据点的日伪军逮捕。敌人将他同另外两个刚报到的学员一起押回据点,关进严密看守的伪警备队监狱。
  夜幕降临了,张培之冷静地分析了目前的处境,他秘密召集大家,严肃地说:“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在敌人面前,我们每人的表现如何,就是鉴定我们党训班学习成绩的最好答卷。现在,我来开讲党训班第一课:严守党的秘密……”
  翌日,审讯在伪警备队大院开始。敌人用尽了招数,把张培之折磨得死去活来,伤痕斑斑,肋骨折断好几根。但张培之始终守口如瓶,没向敌人透露半点机密。
  张培之用实际行动给狱中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们在敌人的审讯中也都坚贞不屈。每次受审回来,张培之挣扎着,去抚摸同伴们的伤处,询问疼不疼,并告诫大家莫愧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还用明朝的《石灰吟》诗勉励大家:“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张培之根据几天来的观察,机警地意识到斗争已到了最后时刻。他秘密召集大家决定,抓紧时机,越狱出去。张培之摸清了敌人的岗哨布置情况和活动规律,密选伪警备队东墙下大水沟为突破点。
  一天清晨,张培之趁敌夜哨与白哨换岗的机会,发出行动的命令:“争取生存的最后时刻到了。按原定地点越狱。你们先逃,我来断后。”同伴们撬开监狱的木门,顺墙根向北悄悄摸去。水沟很窄,勉强能钻出一个人。刚一露面,就被敌人发觉了。顿时枪声密集,喊声嘈杂响成一片,逃出的人员很快被追截了回来。
  越狱未成。当天下午三点,张培之等被押赴刑场,他们在敌人的枪口下面不改色,从容就义。
  (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