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福人楼掌门人、金银首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张伟利:
传承创新 百炼成金
文章字数:1,890



  晚报记者 纪方方
  今年年初,福人楼在全国数千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晋升”为中华老字号,拥有百年非遗工艺无疑成了加分项。
  “金银首饰制作技艺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打造纯手工首饰没有捷径可走,我们把非遗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一遍遍研发制作,百炼成金。”百年老店福人楼掌门人、金银首饰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伟利发自肺腑地说。
  >>>三次进京拜师学艺 百年老店落户滨州
  “福人楼金铺”创建于1901年,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京城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字号”。
  张伟利介绍,福人楼金银首饰制作技艺始于清末,创始人张之龢是老北镇人,拥有一手“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的祖传花丝镶嵌绝技,是当时京城金银首饰行业的名人,被称为“花丝儿张”。在他的带领下,福人楼不断尝试和实践,先后创造了点翠、银包金、烧蓝、蒙镶、錾花等工艺。
  无独有偶,创业初期的张伟利在滨州做首饰,一直想学习“花丝儿张”手艺,恢复福人楼品牌。为此,他三次去北京找福人楼第三代传承人张德成,拜师学艺,每天有时间就坚持手工制作首饰,“要有必须学会的决心,持之以恒,量变引起质变,在大量的制作过程中能够熟能生巧,百炼成金。”张伟利说,一件首饰一下子做成工艺品获奖那是不可能的,要经过时间沉淀,不断去磨炼。
  1998年,张伟利正式接手福人楼,成为第四代传承人。2000年成立了山东福人楼珠宝金行有限公司,2001年注册福人楼商标,2023年被评为市级非遗工坊。金银首饰制作技艺主要包括花丝镶嵌工艺、银包金工艺。在诸多工艺当中,福人楼最为突出的仍旧是传承百年的银包金工艺和花丝镶嵌工艺。
  >>>新老工艺相结合“新五福”成利润增长点
  非遗创新,新在产品创新。
  张伟利直言,用一百年前的工艺打造出来的产品,不经过创新,那还是一百年前的产品,消费者肯定接受不了,这也是传承的难点。
  借助当下国潮文化锦绣迭起,他们另辟蹊径。福人楼百年工艺结合现代工艺,研发打造了新五福系列的产品,即福·金诚、福·芳华、福·嬉蝶、福·繁花、福·凤舞,满足了消费者对国风和潮流时尚产品的需求。以一款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吊坠为例,花丝繁密瑰丽,造型纹样富丽堂皇,中间还镶嵌有宝石,很多人认为它价格不菲,其实这是用银丝镀金完成的,价格2000元左右。
  “这些首饰之前都是用黄金做的,给皇家贵族用,现在用黄金制作,重量得在60克至90克,加上纯手工工艺,一个产品得七八万,超出消费者预算。”张伟利说,产品光好不行,关键得让消费者买得起,享受到这项非遗技艺。世界金价每克570元左右,银价每克11元,尝试用银材质替代黄金材质,做成首饰后再镀金,银材质镶金产品四至五年不会褪色。
  “刚开始制作时让员工试戴,洗澡时也不摘下来,看看是否变色。结果前几批都出现了变色。我们继续实验,也学习同行业经验,后来才找到原因,起初我们电镀温度保持固定,其实整个过程温度是要不断变化的。就和做菜一样,掌握火候很重要。”张伟利说。
  我们自己研创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6%,和同类产品相比,其利润率也是最高的。”张伟利很有成就感。
  >>>在传承中创新破局珠宝业同质化
  今年2月,商务部等部门对外公布了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共382个品牌,福人楼跻身其中。张伟利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有中华老字号1455家,听着不少吧?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老字号大约有16000家,好多非遗、中华老字号都流失了。”
  在张伟利看来,现在各部门非常重视非遗和老字号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滨州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23年5月成立滨州市老字号企业协会,张伟利任会长,他说,协会的核心任务就是在滨州寻找挖掘非遗和老字号,助力他们传承创新发展。会员由最初的31家发展到77家,还有20多家品牌在培育中,逐步注册商标、改善经营规模、达到老字号的评选标准。对于如何  传承发展非遗技艺,张伟利表示,继续发掘福人楼品牌文化,立足非遗技艺传承、品牌焕新等多个方面,申报省级非遗;走出去讲好品牌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今年8月下旬,福人楼作为山东省金银首饰行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将受邀参展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把福人楼的匠心匠品匠艺展现给全省人民;做大做强福人楼品牌,与高校合作搭建创意研发平台,吸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与福人楼进行合作;扩大门店数量和工厂规模等。
  目前,珠宝首饰最大痛点是品牌同质化严重,怎么去打破这个困局?张伟利认为,传承非遗,不是向消费者进行非遗知识性的传输,还是要落实到产品和作品上来。把百年非遗技艺和现代技术创新结合,研发适合年轻人佩戴的产品,和其它品牌自然形成差异化。如今,中华老字号福人楼,坚持守正创新,引领市场,不断加大创新资金投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