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菇安装“智慧大脑”蘑菇种植实现共赢共富
文章字数:1,183

通讯员 张 婵
  近日,笔者走进邹平市明集镇牛家村食用菌基地的智能大棚,随着自动传送带将一箱箱菌包送入大棚,工人依次接过菌包,有序地排列在棚架上。
  牛家村建设智能大棚19个,打造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蘑菇工厂”,颠覆了传统种植凭经验、“看天吃饭”的模式,助力蘑菇养殖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蘑菇住进了“空调房”一年四季可采菇
  7月24日,室外温度36℃,走进牛家村食用菌基地智能大棚,瞬间感觉凉爽,测量计显示,大棚内温度为20.9℃。技术人员介绍,为给食用菌降温,每个大棚下铺设了地下水管道,食用菌专用空调对地下水降温后,在管道内循环流动,不但能精准降温,而且耗费功率小,节能环保。此外,大棚棚顶安装了3层保温隔膜材料,用以控温,这样一来,棚内常年可保持在17—25℃,一年四季都可产菇。
  “通过空调大棚种植食用菌,突破了季节的限制,我们种蘑菇不用再看天吃饭。”牛家村党支部书记穆玉文介绍。传统大棚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蘑菇在夏季很难种植,现在的智能大棚,全年可出菇,适宜的温度下出菇率也显著提高,产量比普通菇棚高40%。而且反季节种植能避开上市高峰期,获得更高收益,市场价每斤比当季市场价高35%。
  >>>棚菇安装“智慧大脑”一个人看管19个大棚
  菇棚里,几层立体“菇床”上,不少圆润饱满的平菇探出“小脑袋”,煞是可爱。穆玉文说,牛家村的蘑菇长得好,是因为给大棚安装了“智慧大脑”:菇棚内配有整套数字化种植系统,安装70余传感器、雾化装置,对菇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24小时自动检测和调节,为蘑菇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高清监控系统,还能实时监控各个大棚里的情况,每一朵蘑菇都能得到精心照料。
  “你看,用手机一键操控就能实现自动喷水、自动通风、自动卷帘,比以前方便多了,这19个大棚我一个人就够了。”穆玉文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对菇棚的远程操作。据了解,与之配套的菌包自动生产线和菌包上料、下料设备,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40%,6层菇架全部铺满,可年产菇3—4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一个项目造福6个村实现共赢共富
  随着蘑菇产业做大优化,牛家村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功孵化苏桥、邢家等周边5个村以集体入股的方式发展蘑菇种植产业,形成“跨村联建”产业联盟,由牛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管理运营,规模扩大到170余亩,由蘑菇单一种植发展到韭菜、果蔬、蚂蚱养殖等多种特色种植。
  “在基地上班既贴补了家用,也不耽误照顾家!”65岁的胡大妈是临近村的村民,每天在基地可以固定拿到80元的工资。据了解,现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近到基地从事种植、采摘、分拣、包装等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食用菌种植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明集镇党委组织委员祝浩介绍,目前牛家村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160万,联盟的各村均增收15万元,形成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集体增益的共富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