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三司令
文章字数:1,465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专救老百姓。”这是当年清河区人民怀念和歌颂马耀南等烈士而传唱的民谣,指的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和他的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
  1902年,马耀南出生于山东省长山县一个富裕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1933年夏,在长山县乡绅的联名邀请下,马耀南回县任长山中学校长。
  七七事变后,山东省委派遣共产党员姚仲明,延安来的红军干部廖容标和鲁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赵明新来到长山中学。在马耀南的支持下,他们在长山中学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对外称“民众夜校”,油印抗战小报,成立抗日后援会,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县城,群众多有死伤。面对危急形势,姚仲明、马耀南等决定,立即在长山县九区黑铁山一带举行起义。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率60多名骨干奔赴黑铁山,起义部队打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旗帜,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
  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由马耀南任行动委员会主任,凭借他在当地的影响力,由他出面召开乡绅名流座谈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大家支持抗战。第五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攻长山、打周村、炸火车、袭汽艇,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影响日益扩大,日寇汉奸闻风丧胆,张店、桓台、淄川、益都等地的抗日武装纷纷前来,加入第五军。
  1938年4月,五军队伍扩大到5000人,经过统一编制,组建成7个支队,下辖30个中队。其中第一支队司令员马天民是马耀南的三弟,第七支队司令员马晓云是马耀南的二弟。
  1938年6月,山东境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使用八路军番号,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
  马耀南治军严明,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有一次,他得知支队参谋长玩忽职守在家打麻将,非常生气,命令警卫员把参谋长绑起来,要按军法处置。经司令部的几个同志劝说,才给参谋长松绑,但马耀南余怒未消,坚持不要他当参谋长。他说:“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作风,我们八路军不能有丝毫沾染。这样的参谋长只能贻误军机,别说当参谋长,当战士也不要。”
  1938年10月,马耀南来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机关驻地。经郭洪涛和霍士廉介绍,马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率一部在途经桓台县牛王庄时,遭到日军的包围。为掩护群众转移,马耀南毅然决定向相反方向吸引日军火力,遭到埋伏在村头日军的机枪扫射,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之后,马耀南的弟弟马晓云、马天民继承哥哥遗志,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坚持战斗在敌后游击战场。
  马天民失去大哥后悲痛万分,他把家仇国恨融于一起,下定决心和日军血拼到底。为了保存和巩固三支队实力,杨国夫司令指示马天民重整队伍。马天民临危受命,当即表示:“咱不干,谁干?咱不流血,谁流血?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把同志们动员回来,和小鬼子拼到底。”他化装潜入周村、张店、长山等敌占区,踏踏实实地为党工作。
  1939年10月14日,马天民在长山城西辛庄搜集枪支时,被叛徒出卖,在撤退途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丧心病狂的日军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挂在长山城门,那一年他年仅28岁。
  1939年,马晓云奉命率领部队插入敌后,开展对敌斗争。他带领战士实施拔掉敌人据点、炸毁日军火药库、破坏铁路使日军军用列车出轨等行动,牵制了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8月10日,时任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马晓云,在攻打青城附近王家庄据点时,不幸牺牲。
  “一马三司令”的名号已成为一面旗帜,将永远飘扬在渤海平原的上空。
  (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