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 不同人群防暑重点有不同
文章字数:885

  □晚报记者 赵晨阳 通讯员 赵岩
  近期,我市高温持续在线,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同人群应该如何做好防暑措施?滨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成平为各类人群如何应对高温天气支招。
  成平医生告诉记者,在高温的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出现紊乱,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高热、皮肤干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暑症状。
  “除了烈日暴晒,高温这些因素之外,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也是容易产生中暑的常见诱因。”成平医生表示,一旦发生中暑,首先要把患者脱离高热环境,然后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如果患者意识比较清楚,可以口服一些清凉饮料,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可以用冰袋或者温毛巾进行物理降温,若没有明确指征,不建议口服常规退热药物。如果出现了昏迷、抽搐、高热等重症中暑的表现,应该及时送医。
  成平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在高温天气要提高防范意识,预防为重。要合理安排膳食、规律作息,饮食上要避免进食高温油炸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水分、电解质、维生素的均衡摄入。外出要选择穿清凉透气、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紧身或者深色的衣物,外出佩戴遮阳伞或者墨镜,外涂防晒霜这些措施,如果有户外锻炼习惯的人群,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是傍晚外出活动,尤其注意的就是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去喝水。如果确实有户外的活动,每个小时大约要口服500-1000毫升清凉的饮料。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职业、环境等不同体现出较大差异,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人群,不像其他健康成年人群那样能很好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更容易导致中暑,要注意改善所处环境、调整着装、及时补水,不要“硬扛”。
  对于家中有卧床或者自理能力差或者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家属要加强看护和监管,给他合理的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居住的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适当增加通风或者降温的设备,避免房间太密闭,以至于空气不流通。对老人的看管,也要比往常严密,如果发现老人出现头晕胸闷、出汗多或者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这些情况,要想到是不是有中暑的可能性,及早送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