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井战斗
文章字数:1,083

  邹平县魏桥镇刘家井是一个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虽小,但为了防御匪患,建起了四五米高的围子墙,墙的外边有一条三四米宽的围子沟,在墙的四角还筑有五子炮的炮台。
  1939年5月下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等,率领三支队3000余人在刘家井一带集结,支队司令部进驻刘家井村。
  日军探知三支队的司令部就在刘家井,千方百计要把刘家井拿下。日军少将松本调集济南、益都、张店、周村、惠民、青城及邹平、长山、齐东的日伪军5000余人,汽车百余辆,在骑兵、炮兵的支援下,向刘家井赶来。支队首长马耀南、杨国夫、景晓村等人决定就地反击,粉碎敌人进攻,并决定由杨国夫副司令员全面指挥这次战斗。
  杨国夫调动十团特务连在北边围墙防守,把迫击炮阵地设在村东北那片坟地里,调特务团一、三连在东边围墙防守,警卫营的一部分在南边围墙上防守。在围墙四角的炮台上安放了8门五子炮,由修械所长吕夫禄指挥。同时还布置少量部队控制西门外通道,以备必要时撤退。
  6月6日早,日伪军先是攻占了马庄。上午7时,日军直奔刘家井而来。杨副司令员看到日军队形密集,决定先用“铁扫帚”横扫。等敌人一靠近,8门“五子炮”一齐开火,炸的敌人死伤无数。
  日军仗着人员和武器的优势,再次组织冲锋。战士们越打越勇。修械所长吕夫禄索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扛着“五子炮”打几炮换一个地方;连长王得水,依靠工事,沉着指挥,接连打退了日军的3次进攻,打坏敌人汽车2辆。他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最后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
  下午2点,日军集中了四五门山炮,轮番向我阵地炮轰,接着又用山炮轰击围子墙,终于轰开了一个缺口,日军一窝蜂地涌了上来。杨副司令一声令下,班长赵延庆带领全班战士冲了上去,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肉搏战。战士李德福被日本兵压在身下,腾出一只手,打开了身后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与尽。
  大规模冲锋不行,日军又组织小规模的轮番进攻。杨副司令一面组织军民修复阵地,一面组织“神枪手”专打日军的指挥官和机枪手。一连指导员孙化利沉着应战,瞄准一个打一个,弹不虚发,一人击毙18个日军。日军的井口司令也挂了彩。日军攻了大半天,损失兵力数百人,仍然攻不下刘家井。
  黄昏时分,为了保存实力,杨国夫副司令员下令各个阵地和各驻村部队向西南方向转移,主动撤出了战斗。
  刘家井战斗是一次阵地防御战,这支刚成立不久的八路军支队,用几挺机枪和一些“单打一”步枪和部分土枪土炮,狠狠打击了在装备、人数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创造了毙伤日伪军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打死日军417人的战绩,进一步扩大了八路军部队在清河地区的影响。
  (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