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致富草”:盐碱地上绿色革命
文章字数:685


  无棣县盐碱化的耕地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据统计,中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这些“沉睡”的资源,亟待被唤醒和利用。
  面对盐碱地的挑战,无棣县找到了一种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种植苜蓿。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根系发达,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在无棣县,苜蓿种植已成为改良盐碱地、助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土地集中与合作社模式: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无棣县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村集体和群众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托管给牧草种植企业。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还便于企业大型农机作业,实现了村企共赢。无棣县积极引进国家级专家学者,并与科研院校合作,筛选改良了26种牧草品种。这些品种的改良,使得牧草种植更加适应当地的盐碱地环境。
  轮作栽培技术的创新:无棣县采用了“黄河流域草棉轮作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一年一作一茬棉花种植”模式,改为“种一茬燕麦草、压茬种植短季棉”。这种轮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牧草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无棣县已建成13个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苜蓿干草5万吨、苜蓿青贮3万吨、燕麦干草2万吨,年产值可达1.4亿元。
  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无棣县在盐碱地上种植了玉米、牧草、枸杞等作物,曾经沉寂的盐碱大地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无棣县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模式,盐碱地可以转化为绿色高效的农业资源。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也为其他地区的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一株“致富草”,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科普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