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传广饶
文章字数:1,394

  1920年的时候,《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版。印刷过程中,印刷工人突然发现,书的封面印错了,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印刷工人准备重印。陈独秀就告诉他们,咱们的经费非常紧张,不需要重印,所以第一个中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就这样诞生了。
  此版本《共产党宣言》的其中一本,一直被广饶县刘集村的党员们用鲜血和生命代代传承下来,并于1975年捐献给了国家。此版本《共产党宣言》目前仅存世12本,而刘集藏本则是中国农村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本。
  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原本只是鲁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便是刘集村人。1925年,刘雨辉被济南女子职业学校聘为教员。1925年底,刘雨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济南党员的集体活动中,刘雨辉结识了同乡党员延伯真、刘子久、李耘生和负责山东党组织机要工作的张葆茝。张葆茝是济南早期党员,时任道生银行济南分行的职员。他经常来往于上海、济南之间,便将一本《共产党宣言》带到了济南,并在其扉页右下角签盖了“葆臣”朱红印章。不久,张葆茞将盖有印章的这本《共产党宣言》赠送给了刘雨辉。
  1926年春节,刘雨辉回刘集村探亲。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她把这本精心珍藏着的小册子拿了出来,交给了共产党员、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她指着封面上的“大胡子”告诉大家:“他叫马格斯(即马克思,陈望道中文译本中的译名),德国人,他跟一个叫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写了这本书,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一学他们的书。他们会让我们明白革命的目的和我们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刘良才宛如收到了“宝贝”。他惊讶地发现,“大胡子”说的这些话,翻译成朴素的农村语言,不就是“带着人民群众过好日子”的意思吗?从1926年至1928年,刘良才利用冬春农闲时节,连续举办了三个冬春的农民夜校,《共产党宣言》成了他备课讲课的好材料。1928年12月,中共广饶县委成立,刘良才任书记。此时,全县共产党员达70余人、团员80人。
  1928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气焰嚣张,广饶形势益加严峻,上级决定党的文件和书籍看后一律销毁。刘良才深知《共产党宣言》的宝贵,便把它秘密藏了起来。1931年2月,山东省委调刘良才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郑重地转交给刘集党支部委员刘考文。1932年8月博兴暴动失败,广饶党组织也受到严重破坏,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捕,就把这本视为生命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太引起敌人注意的刘世厚保存。刘考文一定叮嘱刘世厚,就象刘良才叮嘱自己一样:“这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我们革命的指路明灯,一定要保存好了!”不久,刘考文等一批党员被捕。1933年7月,刘良才也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潍县惨遭杀害。
  刘世厚把这本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留下的红色宝书精心收藏起来,他用油纸把它严实包好,再装进竹筒里。有时埋在床铺下面,有时藏在屋山墙上的雀眼里,有时放在麻雀窝里,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益寿临广“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斗争更加激烈残酷,日伪军三次“扫荡”刘集村。最严重的一次“扫荡”是在1941年8月,10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即烧,79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20余名群众惨遭杀害,500多间房屋被大火烧毁。已经逃出村的刘世厚又偷偷潜回村里,硬是从火海中抢救出了这本《共产党宣言》。
  1975年,广饶县文管会征集革命文物时,刘世厚依依不舍地将这本保存了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捐献给了国家。(本文原载于《渤海红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