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是黄河文化的根基
文章字数:2,082

    市博物馆馆藏石器工具

  
  晚报记者 孙洪师 通讯员 舒 娜
  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塑造了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首位,由黄河带来的黄土肥沃,利于农耕者开垦种地,获得好收成,为形成长久统一的国家,为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地理条件。
  考古发现,早在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就已出现原始农业。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窖穴、房屋、墓葬中,粟和黍的遗迹屡见不鲜,人们还发现了白菜或芥菜的种子。
  黄河流域农业的形成,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她依黄土而生,傍黄水而长,自成一体,绵延不断,主要表现为“谷豕是飨”,即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和以饲养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业。
  传说黄河流域部落首领神农尝百草,教人医药与农耕。黄帝、尧舜禹等部落领袖率领众部落治理水患,经营农业。得益于大禹治水,黄河流域的水灾基本得到控制,农业得以大力开发。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等区域逐渐成为发达的经济区。
  说起农作物,大家较为熟悉的是“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这些古代儿童识字课本《三字经》里的内容,反映了国人对儿童进行农作物的启蒙教育的情况,以及农作物在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根据《周礼·天官·疾医》记载,最早的时候,“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东汉郑玄注释说:“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也说:“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东汉赵歧注释说:“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前者有麻无稻,后者有稻无麻。麻就是可以织布的麻,因其种子可以食用,曾跻身五谷之列。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区域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随着水稻种植的推广,水稻在中国农业的地位越来越高。现代我们说的五谷,就是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
  水稻,即粳米,也是我们常吃的大米。黍的果实称黍子,去皮后北方称黄米,是古代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稷,又称粟或谷子,脱皮后称小米,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古人尊稷为五谷之神,将“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麦,起源于西亚,传入我国后逐步取代了粟和黍,成为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菽,是豆类的总称,也特指“大豆”。学者公认我国是世界上最先驯化并栽培大豆的国家。
  农业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摆脱对自然的依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农作物产量增加,人们居住在一个地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居民聚落群。家畜饲养业也随之产生,它是在人们的生产技术与经验积累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产生的,说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程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的国家之一,人们从耕地上获得粮食,从家畜饲养业中得到肉食,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禹疏九河”,而后奠定九州,滨州区域的原始农业文化皆与黄河、黄土有密切关系。尧舜时期,洪水滔天,大禹治理洪水,他疏通九河,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教导人们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大大地促进了滨州境内原始农业文化的繁荣,在夏禹时期,滨州属于兖州、青州交叉区域,农业生产就已较为发达。
  长期以来,滨州沿黄人民的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兼有渔业、林果和手工业。粮食主要是玉米、小麦、大豆、高梁、谷子、地瓜、大米等。传统农具,主要有耠子、耧、耙、犁、耢、锄、锨、镰、砘子、碌碡、耘锄、辘轳和收获用具,木锨、扫帚、筛子、簸箕、篓子、筐、口袋、囤、小车、扁担、碾、磨、扇车等。
  粮食生产从明末清初普及了二年三熟的耕作制度,粮食产量大增,小麦、大豆大量输出成为仅次于棉花的重要商品。玉米、高梁、谷子是当地人民的主粮。小麦作为细粮则是过年过节,有红白事或待客时才食用。
  棉花种植自宋末元初开始引进,明初大面积普及。因滨蒲一带属碱性土壤,气候偏旱,光照充足,特别适宜棉花生长,纤维长、衣分高,很快滨州棉便享誉海内。棉花种植及棉制品的生产较为复杂,泡种、播种、定苗、锄草、灭虫、打花心、捏耳子、修棉、拾棉、压花、弹花、搓布绩、纺线、络梏子、牵机、刷机、织机、浆布、裁剪、制衣、制被褥等。如用色布和花布还要染制,在乡间各处都有染坊,主要染制青、蓝、紫、黄和兰印花布。
  作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除自产自用之外,滨州棉大量销往外地。《滨州志》记载:“地产木棉,种者十八九。妇女皆勤于织,男则抱而贸于市,乡闾比邻杼轴之声相闻”。蒲台县则是:“户勤纺织,布有数种,曰半头,曰长头,曰庄布,即以自给,商贩转售南赴沂水,北往吴东,闾阎生计多赖焉”。由此可见棉花生产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收入很是可观的。
  黄河滩区土壤红粘土较多,适合种植玉米、小麦、地瓜和林果,有的地方白沙地较多,适宜种棉花、青菜、花生,大堤南北盐碱地较多,适合种棉花一类作物,有些低洼地养鱼、植藕,生长苇子、蒲子。小营一带种植大米,曾经名噪一时。
  如今,作为“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滨州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滨州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粮食食品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更加擦亮了滨州粮食食品产业的金字招牌。
  边收小麦,边种玉米(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