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
我的老哥
文章字数:1,704

   邹平市青阳镇初级中学 秦淑娥
  “哟,不能干了,这腰……是真老了吗?”哥说着,一手扶着腰,一手按着桌子离座。我的心猛地一紧,才发现哥哥头发又白了不少,脸膛也有了父亲当年的沧桑……印象里,哥总是那个被一家人所宠溺的、永远长不大的男孩。自从父亲去世后,哥的角色立马转化,似乎一夜之间承担起了“父亲”的角色,成为父亲的影子。记得那个周日,母亲去世不久,我心里空落落的,还是习惯性地周末回家。前一天晚上给哥打电话,“哥,我想家……”没说完,已泪流满面,哽咽着没了动静……电话那头,哥也一阵沉默……此刻,我俩都懂,似乎唯有让时间悄悄流淌,不能有半点惊扰,我们才不会心惊……沉默,沉默……还是哥主动开了口,说那就早起去干一会儿活,一定在家等我。
  第二天早早醒来,我简单吃了一口,就驱车往家赶。也许因为是春天,难免寒气仍存;也许是大山闭塞,山村还停留在冬的一角。一进村,心头便是一乍,全身冷飕飕的。老公故意打岔,我仍旧默不作声……到家,下车,莽撞地向家门口走。一推门,才发现被锁拦住了去路。扭头,回走,啥也不说,一个眼神,老公就明白我的意思。“淑娥来了,咱哥一会儿就来,临走时嘱咐了我好几遍,让我告诉你。”邻居姐姐怯怯地看着我,小心地说,好像晚了这半分钟成了她的错一般。“来了,来了。”正说着,嫂子一溜小跑来到跟前,“走,回家,回家。”“不,走。”瞬间,我完全崩溃,哭着喊道。现在想来,我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样的一种失态。只是后来听哥嫂说:“只要老小来,我老天爷啊,我们再也不出去了,可不敢出去了……”
  以后,每每回家,老远就看见哥站在大街上,向北张望,就像当年的父亲一般。我也总习惯寻找,看见他,心里温暖、踏实。“子子,你说你多久没来了?”有一次,我们还没进门,哥哥就问孩子。“大约二十来天吧。”孩子想了想说。“还二十天,二十一天了!”哥算得很是精准,我想每一天也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吧。“你看你妗妗给你们留了什么?”我知道,六十多岁的哥哥还是那样不善表达,竟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回娘家,晚饭必须是吃了再走。“一会儿我去谁家吃饭,叫我有事,走时给小娥放上些小米。”哥哥临出门嘱咐嫂子。“嗯,每次都给的,忘不了。”嫂子笑着回答。我们拿出碗筷,刚坐定,只见哥又回来了,“还有豆豉咸菜,给他们放上。”一听,我们都笑了,说完哥再次出门。可谁知,没一会儿,哥又回来嘱咐:“再放点地瓜……”哈哈,我们大家都大笑起来。“这一万个嘱咐颇有点大禹治水的意思……”老公调侃道。“可算是你亲妹妹了,不放心你弄……好像你不说,就不给一样……”嫂子嗔怒着。我这老哥啊,你咋这么唠叨呢!
  又是一年中秋节,还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准时回家。我们姐妹五家,拖儿带女带子孙,好不热闹。还是惯例,哥哥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用嫂子的话就是:“你哥今天起得特别早,出来进去少说也得二十趟了。”哈哈,我都能想象出哥哥来回走的样子。哥哥一直是个指挥家,自己很少动手,可能不会。其实是真的不会,父母好像从小就没培养他这个能力。每次嫂子给哥提意见,我们总是这样给哥哥圆场。勤劳的嫂子也从没指望过他,每次的怨气就这样在我们的笑声里消散了……从早上嫂子就忙,择菜、洗菜、炒、炸、炖,一样样,一盘盘。我们去后,嫂子已忙活得差不多了。然后侄女、女婿、姐姐们能插上手的,就都再忙一阵。说说笑笑,一家人围一大桌,倒酒,齐喝,真正的团圆饭开始。
  嫂子是从来不早上桌的,每次都是我们在吃,她坐在一旁,每次喊她,她总说:“先歇歇,你们吃。”也是,嫂子够累的,忙了整整一个上午。“你说你哥多有意思,昨天从微信上给我转了九百多块钱,让我买菜,说伺候你们。”嫂子边说边笑,“就是,俺妹妹们,花俺钱,俺伺候。”哥一听,接上了嫂子的话。“今年活不好找,这不前几天有个活,干了七八天,挣了九百六十块,全转给你嫂子,过个八月十五没问题。你看,一家人多好!”哥说着,很是自豪,好像此刻“老大”这两个字就顶在他头上。
  我的老哥啊!我发现你越老越有点固执,越老心越向内呢。嫂子一向任劳任怨,也从没慢待过我们,这么多年,我们一大家二十几口人,饭食都是嫂子在张罗。当然,也不乏你的指挥,尽管有时我们都不听。
  又多不见日,我又想你了——我的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