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永伴思念 生命回归自然
滨州人文园举行2024年公益节地生态安葬仪式
文章字数:1,224











  晚报记者 石雪婷 张宁凯 马光涛 实习 生 王其慧
  随着我市殡葬改革进程地不断深入,“绿色殡葬”正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择一福地让故去的亲人与青山绿水相伴,回归自然,福荫后世。3月30日,滨州人文园举行2024年公益节地生态安葬仪式,为选择生态花坛葬的8位故者举行以“鲜花永伴思念,生命回归自然”为主题的落葬仪式。
  此次滨州人文园举行的2024年公益节地生态安葬仪式,旨在通过庄严、肃穆、温馨的仪式形式,让逝者魂归自然,永享安宁。希望通过这种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共同建设文明美丽家园。
  上午九点半,滨州市殡葬管理协会会长、人文园董事长李晓伟先生致欢迎辞并宣布仪式开始,随后由长沙民政学院和北京社会管理学院两大院校学生手捧灵骨和花篮、鲜花,缓缓进入花坛,花坛葬正式拉开序幕。
  灵骨归大地,馨香满人间。礼仪人员向福穴铺撒花瓣,插柳献花,寄表思情。让往生者在鲜花的陪伴下,得到永生的安息。
  祈福仪式,放飞白鸽。鸽子是和平,友谊,团结和圣洁的象征。思念会随着飞翔的白鸽一路带去清风的问候,蓝天的关怀。
  本次生态花坛葬,共有8位往生者生前自愿选择将自己的灵骨与鲜花、绿草为伴,以目前国家大力弘扬的绿色环保方式,安眠在这鸟语花香、地灵天佑的人文园。
  “‘花坛葬’属于‘绿色殡葬’,是一种以花草代碑、骨灰直接葬入花坛中的新型葬法。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泥土葬于花坛之中。也象征着生命长绿、精神永存,符合百姓“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李晓伟说,花坛葬不仅仅是生态环保的体现,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共同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
  据李晓伟介绍,花坛葬是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让其自然溶解,在花坛上再种植花朵来美化环境。这样的安葬方式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除去基础建设用地,可达到“零占地”,实现真正的环保节地。另外这种安葬方式价格便宜,也能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还能改善了环境,而且也是对逝者的尊重。将逝者骨灰安放于园内中心花坛内,逝者姓名刻在集体纪念碑内侧,花坛内栽植一颗松,骨灰就深埋于松树四周,土地循环使用,其特点是骨灰与自然完全融合,再覆新土后种植鲜花,极大地节约了土地和安葬费用,同时更能营造良好观感。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积极争创全省生态安葬试点。花坛葬是节地生态安葬中,一种非常好的安葬形式,它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让逝者入土为安,让家属安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公众知道什么是花坛葬,让更多的人接受花坛葬。”滨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洪才说。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尊重生命,倡导绿色环保殡葬。推行绿色殡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殡葬是一种生态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它摒弃了传统殡葬的繁文缛节,以简约、环保、节俭的方式,让生命得到最崇高的敬仰。它不只是一种殡葬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态度,是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滨城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邹兴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