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
我与爷爷
文章字数:1,571



  邹平市明集初中 王贝贝
  走得再远,娘家永远是魂牵梦萦的地方。儿时的记忆,基本留在了那个在记忆中历久弥新的平房小院里,它常常出现在放空自我时的思绪里,出现在甜甜的梦里,让我想起它来就会不禁心头一热。
  小时候,父母忙工作,我就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爷爷的积极上进、踏实严谨、勤学钻研的人生观是我儿时的启蒙。他出身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富裕,怎奈人生无常中途变故,我的老爷爷被土匪绑了票,家里出重金将人赎了回来,可他却因惊吓与折磨不久撒手人寰,那年他只有二十四岁,爷爷四岁,二爷爷两岁,从此家途中道落没,爷爷念书也成了问题。家里穷,负担大,起初靠学校给的四块钱助学金添补,可后来国家也遭遇60年大灾年,逃荒、要饭,天灾人祸,爷爷说那时过的是“早上稀饭中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的日子,当然,他也被迫辍了学。
  不久后就去参军当兵,上天果真还是眷顾勤学努力的人,因为爷爷一半的初中学历,入伍就被选拔进了部队卫生队,学习医疗知识,培训救治技能。得益于他的钻研刻苦,不久就成为了专业医生,又过了几年就当上了干部,做卫生队长,由于当时的国家形势他还自学了日语,到现在还能流利说出些句子呢。他随部队在烟台蓬莱、海阳驻扎,在那里一待就是二十三年。再后来,部队转业来到了惠民,来到结核病防治所,做主任医师。也就从那开始诞生了我儿时的记忆。医院家属院承载了我的整个童年。院子里的土路,胡同后面的小花园,院大门口土桥和小树林,是那么清晰又遥远,儿时的快乐就印刻在那一个个脚印中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爷爷在小院里开展的“大工程” —— 插鸟笼。可别小瞧他的手艺,一个个精巧别致的鸟笼,独具匠心的机关可都是爷爷亲自设计,从买来的原材料大竹筒一步步打磨而成。那时候小院子里全是做木匠的各种工具,刨子、锯子、钻子、尺子等等应有尽有,院子里经常是满地的木屑,漫天的电锯钻木头的糊味儿。爷爷自己画图,设计机关,然后历经层层工序做成,不光捕鸟机关精巧,鸟儿们在里面住着还舒适,有起居室有客厅,那叫一个妙绝,谁看了都得拍手称赞!这时候应该是爷爷的退休生活了,闲不住的人总要给生活添姿增彩。老干部室里下象棋、搓麻将,读报纸,门球场上展英姿,书房里挥毫泼墨,组队代表院里外出PK拿奖项,还经常发挥余热帮助亲朋好友祛除病痛,忙得不亦乐乎。
  喜欢读书是爷爷一生未变的习惯。医书不离手,不断研究新方法,按摩、针灸,艾疗是他经常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祛病妙招,他是一家人心里的定海神针。只要停下来他就读书,博览群书,活到老学到老真的不只是一句话。前段时间接他来我家小住,他总嘱托我给他拿些书看,书架上我女儿的书籍他也拿来读,还夸赞写得真好啊,果然只要是喜欢,哪里都是风景。儿时第一首诗歌是爷爷教会我的,对知识的渴望也深受他的影响,还给我立下不少行为规矩,每每我有点偏离轨道时,他总会严厉地把我拉回,其实从小对于爷爷,我还是有点惧怕,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现在爷爷已经86岁高龄了,前进的脚步却仍然没有停止。他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每天关注各类时事、国家大事、身边小事,与年轻人交流起来能侃侃而谈,还能笔耕不辍对看到的大事小事做出自己的评论,作诗写文章样样不差,微信上隔三差五就会收到来自“爷爷”这个好友的消息,或是一首对国家大事有感而发的打油诗,或是对我工作生活的希望寄语,或是对两个重外孙的期许教诲,给我看似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带来一丝丝涟漪,那种厚重而又亲切的朴素语言使我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积蓄了稳扎稳打的力量。
  生活的脚步迫使我渐行渐远,可是娘家永远就在那里,不远不近,不即不离,我明白,那里永远是我内心的归宿,温暖的抚慰。而我的爷爷,也是我写不完道不尽的散文诗,继续着他平淡又独特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贝贝,明集初中语文老师。积极阳光,热爱生活,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愿在简雅语文的沃土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