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中的自强不息精神
文章字数:2,177

  晚报记者 孙洪师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埋下了中华文化的种子,迈开了中华文明的脚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黄河有“德水”之誉,但在历史上“善淤、善决、善徙”。面对频发的黄河水灾,沿黄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孕育了黄河文化中勇敢坚忍、不屈不挠的品格内涵。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也都产生于黄河流域,均体现了中华先民自强不息的精神。
  滨州,地处禹疏九河之域,黄河、济水、漯水、徒骇河、马颊河、沟盘河、鬲津河等河流在此形成冲积平原,“渤海之滨,黄河之州”,是现代滨州的一句形象语,而在古代,这里更是被称为“禹奠山川之地”。
  夏朝时期,这里是九州之一的兖州之地,《尚书·禹贡篇》中记载“济河惟兖州”,“兖州浮于济、漯,通于河”。黄河上古为齐水,战国以后的文献称为济水,宋以后称大清河、盐河,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形成现在的水道。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有这样一句赞美崛起于黄河流域的黄帝的文字,说黄帝一生“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称赞黄帝非常勤奋、操心、用力,并且认真听取民众的声音,注意观察社会的变化,表现出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精神。
  到尧舜时代,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是大禹的父亲,他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在岸边设置河堤,与水搏斗,但水却越掩越高,因此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被舜处死。
  舜后来让禹治水,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禹独创治水法,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然后治理山,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最终,在滨洲地域一带,将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等黄河的九条支流成功疏浚,安然导入渤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此外,至今仍在滨州大地流淌的几条河流,也是禹疏九河之一的河流,尽管早已不再是黄河的支流了,但其千年以后还在造福着一方百姓。
  徒骇河,原为禹疏九河之一,四千多年前,因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又因当时两岸森林茂密,野猪出没,时有民夫被伤,使得众徒工一惊骇劳动沉重,二惊骇野猪伤人,所以得名“徒骇河”。
  尽管属于海河流域,但徒骇河却是独立入海的河流。它流经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贯穿山东全境,是很多地方的“母亲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鱼虾游曳其中。
  据《汉书》记载,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黄河决口后,“灌县邑二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所”,为宣泄黄河洪水,河堤都尉许商开挖了一条商河,自今高唐起,经禹城、临邑、商河、惠民、滨城,至沾化分为二支入海。商河早先曾为黄河分洪发挥过一定作用,至王莽篡汉,商河已起不到分黄作用。
  《齐乘》载滨州北有土伤河,西逾德县,东至海。《汉书·沟洫志》载许商言:“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津最南,盍徒骇河之本道,东出为八枝”。《一统志》曰徒骇即古漯水下游,东汉至唐常为大河径流。
  唐末(公元893年),黄河下游改道,经惠民、阳信、沾化入海,截断商河入海流路。为排涝,当时统治者又在高唐以东黄河与商河之间开挖一条土河。
  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口,鲁北受灾严重。洪灾过后,民众将商河、土河分段贯通,形成徒骇河干流。由于商河和土河防洪排涝作用巨大,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中叶,商河在惠民南与土河合流,从而形成现代徒骇河。
  此后,徒骇河下游相继出现多条支流,主要有沙河、土马河、付家河、胡营河、江河等。明嘉靖《武定州志》说:“州城南五十里,今称土河,旧志遂谓即徒骇河故道”,“惠民沟南望徒骇河”。直至清代,有地方志仍称徒骇河为“土伤(商)河”。
  “禹疏九河”之一的马颊河,在周秦时称“笃马河”。至唐朝,因河的断面较小,上游宽下游窄,形似马脸,故称“马颊河”。周定王时,马颊沿河各国修筑长堤,以防水患。至秦始皇联断补缺,民间有“秦始皇走马修堤”的传说。后黄河夺马颊河道,堤防浸毁,古河已湮。
  现马颊河实形成于唐代,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为分泄黄河洪水,开挖了马颊河,一段基本利用了古笃马河故道,另一段沿行了汉代屯氏别河北渎的一段,无棣以下,承袭鬲津河故道。河全成后,以“禹疏九河”之一的马颊河命名,历史上又称此河为“唐故大河北支”,河道排泄洪水。
  纵览黄河流域的治水故事,在与黄河这个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的河流抗争中,历朝历代的黄河流域人民和杰出的英雄人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奉献不已,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奋斗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
  治河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奉献不已的精神是黄河文化核心的内容、本质的品格,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体现着本质的特征、鲜明的特色,她与时俱进,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为中华民族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