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现身沾化
经过详细观察和统计,确认这一种群共有36只
文章字数:1,326

  通讯员 李文娟 李 磊 李福友
  晚报沾化讯 日前,滨州市野生动物调查团队在沾化区进行野外监测时,惊喜地发现了国家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大鸨,经过详细观察和统计,确认这一种群共有36只。这些大鸨体态雄壮,颈长、腿长而头小,头颈部浅灰色,下体至尾下覆羽白色,颈背至背棕褐色而带明显深棕色、黑色横斑。它们在开阔的雪地上自由奔跑觅食,场面壮观。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近年来,因栖息地被破坏、过度猎杀等原因,大鸨在全球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属于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大鸨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善于奔跑,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蜢、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此次在沾化区的出现,表明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大鸨的生存。
  滨州市自2022年初开始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在摸清野生动物资源底数的同时,2023年滨州市开始构建常规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常态化动态监测,旨在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全市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分布、保护现状及主要威胁因素,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的大鸨
  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其体大,颈长、腿长而头小;头颈部浅灰色、下体至尾下覆羽白色,颈背至背棕褐色而带明显深棕色、黑色横斑;飞行时翅偏白色,初级飞羽色深,次级飞羽黑色;虹膜黑色,喙青灰色,跗跖灰白色;雄鸟比雌鸟体型大。
  大鸨是典型的草原鸟类。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特别是在冬季和迁徙季节。在中国新疆的栖息地是草原和荒漠草原,并常在农田中活动;在内蒙古和黑龙江栖息在干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常在农田附近觅食,迁徙途经乌梁素海时,常在湖泊周围牧场和远离居民点的农田中活动。在越冬地大鸨主要栖息在人烟稀少的麦田、荒草地、开阔的河漫滩、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滩周围和草洲一带。
  大鸨从前在中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鸟,《诗经,鸨羽》中有“肃肃鸨羽,集于苞棘。”“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的诗句,用大鸨在栎树、酸枣丛以及桑树丛中肃肃地抖动翅膀的样子,来形容人民生活的疾苦,其中对大鸨抖动翅膀的描述,是十分真切而生动的。不过古代民间对于大鸨的传说中也有不少谬误,特别是大鸨是百鸟之妻的传说,由来已久,明朝李时珍认为“鸨无舌,……或云纯雌无雄与其他鸟合”。清朝《古今图书集成》中也有:“鸨鸟为众鸟所淫,相传老娼呼鸨出于此。”但因为没有大鸨与任何一种鸟交尾的实例,所以又传说只要其他鸟类的雄鸟从大鸨的上空飞过,其身影映在大鸨身上就算交尾繁殖了。这种说法显然是荒唐可笑的,可能是因为大鸨的雄鸟和雌鸟的体形差异太大,以致于人们把它们看成了两个不同的种了。
  大鸨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都普遍处于下降趋势,总数估计在29700只左右。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但近年来数量已经变得相当稀少,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中国境内的大鸨数量仅剩下1600只左右,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VU)等级,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的很多习性都与鸵鸟近似,因而有“欧亚大陆的鸵鸟”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