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出版第三部红色诗集
字里行间书写家国情怀
文章字数:1,812
  晚报记者张迎宾
  近日,杨秉任诗歌集《追梦人》首发式在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举行。“这是继《淦源河》《白云山》之后,计划出版的诗歌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共收录诗词300余首,是近十年来零星诗作的汇集。”杨秉任说,这部诗集中有百余首是歌词、京剧唱词、朗诵词等供舞台演出之用的作品,是他退休后参加京剧票友活动,组建京剧演出团队,坚持“传唱红色经典、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一种尝试。也是他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新中国建立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开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代人的一种心愿表达和责任担当。
  >>一“憋”成热爱
  杨秉任出生在白云山下、淦源河畔的一个普通农家,即便如此,诗歌的影响也无处不在。儿时的记忆中有一副对联印象颇深,联曰:“诗歌工部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横批是“关雎雅化”。幼时的杨秉任有的字还不认识,读不懂,对其表达的意思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工部”在哪里?“周南”是干啥的?“关雎”又是什么?一个个天真的问号在他的脑海里憋了很多年,直到后来才渐渐地解开这些谜,对其中的含义品出点味道来。
  “大概是因为这一憋的缘故吧,我对诗歌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学诗、读诗、写诗成了我的爱好。”杨秉任说,
  他的家乡地处山区,他在山水的怀抱中长大,山的骨气、水的灵性给了他刚毅和智慧,给了他梦幻和追求,也给了他永不枯竭的创作动力和活力。正因如此,杨秉任诗歌三部曲的前两部,有颇多是写养育他的山水,表达对家乡风物的热爱。
  杨秉任写诗,除了赞美家乡、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怀念领袖,赞美英雄,歌颂祖国。他说,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对那么多的英雄模范,面对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讴歌、不去赞美呢?
  >>唱响主旋律
  “以民族文化为根,以红色文化为本。这是我进行诗歌创作的主线。”杨秉任认为,诗人的根本任务或者说根本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歌唱美、赞颂美,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受到鼓舞,从而振发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创造新生活。
  杨秉任介绍,他的第三部诗集《追梦人》,选取了百余位抗日英烈,用诗歌的形式为他们单独立传。而他选择的标准有三个: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气节,有历史贡献。他说,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高尚的节操和传统美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如何继承和发扬?对于杨秉任来说,诗歌是不二选择。诗歌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具有易颂易记的特点。纵观三部诗集,既有古体诗,又有现代诗,有长诗,也有短文,还有唱词和民谣,不拘泥于形式,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让人喜闻乐见。如《吉鸿昌》,“一声我是中国人,唤醒多少沉睡魂。血战沙场英雄汉,凛凛正气大将军。”语言通俗易懂,抗战名将的形象跃然纸上。成风化人,润物无声。这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诗亦如此。
  >>红色永传承
  现年78岁的杨秉任,以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退而不休、老而不歇,投身社会公益宣传教育。
  杨秉任的家乡邹平市临池镇白云山区,在抗战时期曾创立过一支抗日游击队——边联中队。2021年为打造白云山红色教育基地,杨秉任在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驱使下,历时四个月写出了《边联中队》一书,为宣传边联中队的英雄事迹,打造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打了下基础。
  杨秉任写诗著书不为名利,而以向社会宣传捐赠为目标。他的书籍大部分捐献了给学校、滨州市总工会、黄河社区、滨州市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截至目前,他累计捐书已达2000余册。
  杨秉任除了热爱写诗,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特别喜爱京剧艺术,退休后学习演唱京剧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创办了老干部京剧团。多年来,杨秉任和他的团队走基层、下农村、进社区、入学校、访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另外,他还为怀周学校等4所学校创作了校歌,积极参与“京剧进校园”活动,在滨城八中办起了京剧班,定期向学生授课,弘扬国粹艺术,从娃娃抓起,传承民族文化。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为乐晚年,乐在有为中。”杨秉任说。
  杨秉任,男,山东邹平人,1947年生。山东省作家协会会
  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学教师、校长、滨州市保密局局长等职。生活志趣广泛,爱好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曲艺等上百首(篇),著有诗集《淦源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