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爷爷的“窝窝头”
文章字数:1,250

  邹平市韩店新世纪中学 张晨曦
  厨房里飘出一缕缕清香,好奇的我凑近一看,原来是爷爷在做窝窝头。
  只见爷爷抓起一把金黄的玉米面,洒在面板上,散发出淡淡的原始的玉米香。那清香,勾着我的味蕾,在肚子里打转,“好香啊!”我忍不住叫出了声。“能不香嘛!这玉米面啊,都是自己加工出来的,连玉米都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呢。”爷爷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瞬间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记得儿时我总会去爷爷的玉米地里捉蚂蚱,成片的玉米地如一条碧绿的带子,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一株株玉米挺直腰杆,高傲地抬起头,让人心生敬畏。爷爷独自一人与这片玉米地斗争着,他穿梭在茂密的玉米丛中,用力掰下一个又一个颗粒饱满的金黄玉米,一天下来,他的手上布满了一道道划痕,磨出了一个个豆粒大小的水泡,时间长了,自然生出了许多老茧。每每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仿佛被生锈的尖刀扎了无数次。有次我想帮他,刚进玉米地,就被那高大的玉米丛隐藏了,片片叶子如尖刀般来回刺向我,我全身而退。后来几次丰收,都是家里人齐心协力完成的。
  爷爷注意到了发愣的我,说:“你不经常回来,几年前家里就买了收割机了,比以前轻松方便多了。这玉米面呀,也都是用机器磨出来的。”我恍然大悟,原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也都机械化了,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真是“科技改变一切”啊!
  分神间,爷爷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只见他把玉米面和豆面撒在盆里,兑水和在一起,用手不断揉着面团,那似黏土般的面糊逐渐变得筋道。随后,爷爷把它揪成一个个面团,在那双布满皱纹的掌间揉搓,那小小的面团,似有灵性,在爷爷的掌间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捏好后,它们像个听话的娃娃般立在案板上。我替爷爷端来一盆清水,爷爷把糊满面的手在水里蘸湿,趁手正湿给面团塑形。他弓起大拇指,手指并在一起呈弧形,手里好像握着鸡蛋一样。一手抓起一个面团,大拇指精准地对准面团底部中间位置,捏出一个凹槽来。起初,凹槽像个小洞口,慢慢地,越捏越深,再用四个手指在凹槽壁上捏扁、捏薄,紧接着,一个个面团就被爷爷捏成一排“土城堡”。
  上锅了,那清香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蕾,我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流连忘返。刚出锅,顾不得多热,捧起一个窝窝头吃了起来。“真香啊!”爷爷满眼柔情地看着我,说:“这窝窝头啊,在我们那个时候,是用来充饥用的,那时候经常吃不饱饭,能吃窝窝头就已经很幸福了。不过,那时候的窝窝头可不像现在这么好吃。那时候是粗面,做成的窝窝头像石头一样硬,吃起来硌得牙疼,而且也没有营养。”说着说着,爷爷的眼角被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神是那样悲伤,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多少人的辛酸与无奈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现在,窝窝头不再是贫穷和苦日子的象征,随着人们对饮食、养生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吃这种美味健康的食物,且随着味道的多元化,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随时可见它的影子。它是用更精细的各色面制成的,吃起来更软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正因为一代代人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爷爷“窝窝头”的香味也永远荡漾在心间,流淌在心田。
  (指导教师:杨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