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
人间至味是清欢
文章字数:1,430
  
  邹平市九户镇初级中学 刘红英

  春天里,大自然最是慷慨,奉献给人类许多美食。一场春雨过后,各种野菜端上人们的餐桌,最好吃的当属绿油油的荠菜饺子;清明节前后,就有喷香的炸香春芽、炸野菊花芽、炸花椒芽吃了;谷雨时节,槐花飘香,槐花做的美食,蒸炸炒烙,皆可入席。但最令我怀念的却是小时候母亲摊的煎饼。
  记得小时候我家有一盘水磨,父亲总是半夜就起来推磨,磨玉米糊糊。不记得多少个夜晚,昏黄的油灯下,父亲弓着身子推磨,一圈又一圈,映在墙上的影子忽明忽暗。磨完糊糊,母亲就起来摊煎饼。除自己吃之外,剩余的拿到集上或走街串巷卖掉补贴家用。母亲总是戴一顶自缝的白色平顶帽,腰间系上围裙,胳膊装上套袖。每次做饭都这样,是个很讲究卫生的人。只见她左手麻利的舀一勺玉米糊糊倒在早已烧好的铁鏊子上,右手用一个带把的“竹蜻蜓”,在面糊上转了一圈又一圈,不到一分钟一个又圆又薄的煎饼摊成了。有时候母亲也会用一个竹制的筢子摊,做的也是一样的好。当然烧火的也是母亲一人,摊煎饼不能用大火,也不能用硬火,树枝木头此类柴火不能烧,最好的柴火就是晒干的玉米秆、高粱秆和豆秸。烧这些柴火摊出的煎饼不软不硬, 正好吃。
  火苗舞动舔着鏊子,刚摊上的煎饼蒸腾着热气,待一面上花,母亲娴熟地用两手揭起反过来,一会儿便熟了。有时遇到阴天,玉米秆不太干,冒出一阵阵浓烟,呛的母亲直流眼泪。要强的母亲,为了生活,就这样早起晚睡的干了好几年,以至于落下了眼睛见风流泪和咳嗽的毛病。母亲用摊煎饼辛苦挣来的钱买了村里的第一台缝纫机。
  煎饼的吃法有好多种。
  摊成的煎饼趁热卷起来,什么也不放就很好吃。有时候,提前泡好豆子加在玉米里一起上石磨推,这样摊出的煎饼更香。玉米的甜味,豆子的香味,加上一点点的焦香,碰触着味蕾,越嚼越香。这是粮食本身的味道,没有任何添加剂。当然最常吃的就是煎饼卷大葱,再抹上母亲自制的大酱,很快就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
  母亲有空,也会给我们做菜煎饼,这就是比较高级的吃法了。煎饼摊好后,放上提前备好的菜馅,通常是韭菜粉条的,偶尔也会加上一两个自家的鸡下的蛋,折叠起来再放到鏊子上煎,细火煎至两面金黄,咬一口,韭菜的鲜,煎饼的酥,那叫一个香!
  煎饼众多的吃法里,最令我怀念的却是母亲的炒煎饼。摊成的煎饼,火候正好卖相好看的,父亲都卖了补贴家用。剩下的一些残损破相的,还有一些边边角角,当然不会扔掉,全都是自己吃了。那时候家里穷,没别的吃的。时间长了,我和妹妹也会吃腻了。母亲就自创了一种新吃法。她把这些边边角角的碎煎饼撒上花椒面、盐,少量胡椒,放一点水滋润一下。水多了也不行,不然炒的时候会粘锅。自家小菜园里多拔几棵小葱、大蒜切片,待油烧至八成热,放入锅中爆香,然后放入滋润好的煎饼碎,翻炒三五分钟出锅。这样炒的煎饼,最有滋味。葱花香香的,蒜片面面的,煎饼吸入了油盐以及葱花蒜片的香气,更加入味。不用配菜,我就可以吃一大碗。
  我最佩服的就是我的母亲。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是苦难的,但只要有母亲在,她就有这样的神奇魔力,让我们觉得生活并不总是苦难。就像这煎饼碎也可以炒得色香味俱全,再难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春天,疫情过去,回老家看望父母。从爸爸的小菜园里摘两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一拍,揪一把红红绿绿的辣椒清炒,拔一绺水嫩水嫩的小葱卷个煎饼,饭桌上和父母拉拉家常,说说村里发生的新鲜趣事,孩子在饭桌旁跑来跑去,一切温馨又从容,内心说不出的欢愉。没错,什么山珍海味、珍馐美馔能与此相比呢?这就是人间至味啊!
  人间至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