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法袍护正义扎根基层为人民
文章字数:2,044
服务基层群众、定纷止争是我的职责所在,唯有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才对得起身披的法袍,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一声声称赞与感谢。 —— 吴洪申 干执行,经常遇到当事人不理解的情况,偶尔会觉得沮丧,但是想一想,老百姓打官司本来就是没办法的办法,作为法官,要多体谅多理解,更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 吴洪申
晚报记者 杨屾 通讯员 尹晓宁 董文茹
吴洪申,沾化区法院下洼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从学校到法院,从教师变法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进入法院十几年,吴洪申始终怀着对法律信仰的追求、对群众疾苦的关切、对工作责任的担当,坚守“一袭法袍护正义,两袖清风为人民”的信念不曾改变,在法槌起落间书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案结事了是追求也是心愿
2012年,吴洪申成为一名执行法官。每天一走进法院大院,就有当事人“热情”地迎上来,“吴庭长,俺来问问俺的案子执行的怎么样了。”“您先别着急,咱慢慢说。”
工作中,他坚持学习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向老法官虚心请教执行经验,用他的话说,“执行是兑现当事人权益的最后一关,咱必须得给老百姓办好”,他把司法为民落实到每一个案件里,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公正。
2008年,原告王某的配偶因车祸去世,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五十多万的经济赔偿。此时被告年龄不大,不到二十岁,没有固定的收入和个人财产,父母离异,其随母亲生活,母亲坚称自己经济能力一般,无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偿还债务。与此同时,申请人王某的孩子也尚且年幼,家庭状况让人痛心,屡次到法院来催促执行。
一方父母离异没有偿还能力,一方经历了车祸之痛急需用钱,面对如此困境,吴洪申想方设法找到了被申请人的继父。
最开始被申请人的继父对该赔偿不认可,因为孩子不是他从小养大的,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更没有深厚的感情。吴洪申没有灰心,一有时间就积极的找被申请人的继父联络。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其继父终于认可,愿意替被申请人来履行义务。当事人双方都作出了巨大的让步,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申请人临别时给吴洪申深深的鞠了一躬,“法官,让你多费心了。”一股暖意涌上吴洪申心头,“累点不算啥,问题解决了就好。”案结事了是他最大的追求,也是心愿,每一个案子执行完毕,都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莫大的荣誉感。
随着工作年限的积累,执行完毕的案件多,无法执行的案件也随之增加。当事人经常的打电话询问执行进度,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你怎么不关机”,他呵呵一笑,“他们打不通,会更着急的。”他心里装的是当事人,做的事更是从为当事人的角度考虑。
执行工作七年间,他共执行案件1000余件,只要是有财产信息的,能执尽执,认真的工作态度,善思多变的工作思路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大多数当事人的普遍认可。“干执行,经常遇到当事人不理解的情况,偶尔会觉得沮丧,但是想一想,老百姓打官司本来就是没办法的办法,作为法官,要多体谅多理解,更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吴洪申说。清苦不畏是原则更是信仰
2019年,吴洪申来到了下洼法庭,这一来,便是五年。这里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城区相比均有一定差距,且所处理案件很大一部分都是群众家长里短的小纠纷,但秉承着“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他坚持把“小案”办好办实,让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在原告李某诉八被告健康权纠纷一案中,八名女生于校外将另一名女生打伤。她们的家长先到派出所调解没有成功。法庭上,吴洪申考虑到若处理不当会给双方日后相处留下更大隐患。于是庭前庭后,他同当事人父母作了耐心细致的劝导工作,围绕法理、情理让双方明白各自的过错。最终,双方化解心结,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兑现,他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土地是老百姓立身之本,处理不好直接影响一个农户、一个家庭的命运。当前,土地类纠纷的案件归到吴洪申所在的下洼法庭管辖,案子不但增多,难度也加大了,面对新的挑战,吴洪申知难奋进,走进田间地头。
2023年,在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中,一村民承包了本村的土地及池塘,承包期限长且在地邻侧建造了房屋。原告甲村村委会以该村民常年不交承包费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经审理该村民自述一直用给村里干的劳务折顶承包费,但并没有证据提交。该村民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规定更不清楚,如果他坚持不交纳承包费的话肯定败诉。一旦判了,该村民将会失去该案涉土地的承包权,自己的生活肯定会受到重大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吴洪申冒着酷暑,先后四次到村里找该村民谈话,耐心细致的讲解终于让该村民明白了其中的事理。最终,该村民与村委会再次进行商谈,重新签定了土地承包协议书。
吴洪申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基层法官,他常常告诫儿子:“一定要廉洁奉公,不要办人情案,关系案,要理解群众,一定要做一名公平、公正的法官。”淳朴的教导影响着吴洪申,他也用十余年如一日的公正司法回应着群众的期待。
2023年吴洪申获得“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服务基层群众、定纷止争是我的职责所在,唯有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才对得起身披的法袍,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一声声称赞与感谢。”吴洪申说。
晚报记者 杨屾 通讯员 尹晓宁 董文茹
吴洪申,沾化区法院下洼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从学校到法院,从教师变法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进入法院十几年,吴洪申始终怀着对法律信仰的追求、对群众疾苦的关切、对工作责任的担当,坚守“一袭法袍护正义,两袖清风为人民”的信念不曾改变,在法槌起落间书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案结事了是追求也是心愿
2012年,吴洪申成为一名执行法官。每天一走进法院大院,就有当事人“热情”地迎上来,“吴庭长,俺来问问俺的案子执行的怎么样了。”“您先别着急,咱慢慢说。”
工作中,他坚持学习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向老法官虚心请教执行经验,用他的话说,“执行是兑现当事人权益的最后一关,咱必须得给老百姓办好”,他把司法为民落实到每一个案件里,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公正。
2008年,原告王某的配偶因车祸去世,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五十多万的经济赔偿。此时被告年龄不大,不到二十岁,没有固定的收入和个人财产,父母离异,其随母亲生活,母亲坚称自己经济能力一般,无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偿还债务。与此同时,申请人王某的孩子也尚且年幼,家庭状况让人痛心,屡次到法院来催促执行。
一方父母离异没有偿还能力,一方经历了车祸之痛急需用钱,面对如此困境,吴洪申想方设法找到了被申请人的继父。
最开始被申请人的继父对该赔偿不认可,因为孩子不是他从小养大的,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更没有深厚的感情。吴洪申没有灰心,一有时间就积极的找被申请人的继父联络。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其继父终于认可,愿意替被申请人来履行义务。当事人双方都作出了巨大的让步,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申请人临别时给吴洪申深深的鞠了一躬,“法官,让你多费心了。”一股暖意涌上吴洪申心头,“累点不算啥,问题解决了就好。”案结事了是他最大的追求,也是心愿,每一个案子执行完毕,都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莫大的荣誉感。
随着工作年限的积累,执行完毕的案件多,无法执行的案件也随之增加。当事人经常的打电话询问执行进度,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你怎么不关机”,他呵呵一笑,“他们打不通,会更着急的。”他心里装的是当事人,做的事更是从为当事人的角度考虑。
执行工作七年间,他共执行案件1000余件,只要是有财产信息的,能执尽执,认真的工作态度,善思多变的工作思路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大多数当事人的普遍认可。“干执行,经常遇到当事人不理解的情况,偶尔会觉得沮丧,但是想一想,老百姓打官司本来就是没办法的办法,作为法官,要多体谅多理解,更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吴洪申说。清苦不畏是原则更是信仰
2019年,吴洪申来到了下洼法庭,这一来,便是五年。这里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城区相比均有一定差距,且所处理案件很大一部分都是群众家长里短的小纠纷,但秉承着“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他坚持把“小案”办好办实,让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在原告李某诉八被告健康权纠纷一案中,八名女生于校外将另一名女生打伤。她们的家长先到派出所调解没有成功。法庭上,吴洪申考虑到若处理不当会给双方日后相处留下更大隐患。于是庭前庭后,他同当事人父母作了耐心细致的劝导工作,围绕法理、情理让双方明白各自的过错。最终,双方化解心结,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兑现,他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土地是老百姓立身之本,处理不好直接影响一个农户、一个家庭的命运。当前,土地类纠纷的案件归到吴洪申所在的下洼法庭管辖,案子不但增多,难度也加大了,面对新的挑战,吴洪申知难奋进,走进田间地头。
2023年,在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中,一村民承包了本村的土地及池塘,承包期限长且在地邻侧建造了房屋。原告甲村村委会以该村民常年不交承包费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经审理该村民自述一直用给村里干的劳务折顶承包费,但并没有证据提交。该村民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规定更不清楚,如果他坚持不交纳承包费的话肯定败诉。一旦判了,该村民将会失去该案涉土地的承包权,自己的生活肯定会受到重大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吴洪申冒着酷暑,先后四次到村里找该村民谈话,耐心细致的讲解终于让该村民明白了其中的事理。最终,该村民与村委会再次进行商谈,重新签定了土地承包协议书。
吴洪申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基层法官,他常常告诫儿子:“一定要廉洁奉公,不要办人情案,关系案,要理解群众,一定要做一名公平、公正的法官。”淳朴的教导影响着吴洪申,他也用十余年如一日的公正司法回应着群众的期待。
2023年吴洪申获得“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服务基层群众、定纷止争是我的职责所在,唯有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才对得起身披的法袍,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一声声称赞与感谢。”吴洪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