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美好
文章字数:1,981
邹平市码头镇初级中学 周洪宝
今年春节,因为父亲中风,就在老家多呆了一段时间。期间除了节日的忙碌,照顾父亲的起居,最多的就是接待来看望父亲的各路亲朋。
一大家族中的兄弟姊妹,借着春节回家或是走亲访友,都结伴而来,家中好不热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坐下来除了询问病情、关心父亲的起居,谈论最多的是每个人的工作、收入,孩子们的婚姻、学业。有失望,有满足,但都在一阵阵开心的笑声中烟消云散,更多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今年三哥的儿媳妇要添孩子了,四弟的闺女要出嫁,大姐的孙女今年要考大学……
陆陆续续的热闹了几天,来看望的人渐渐少了。正月初八的午后,阳光很亮,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和母亲正陪着父亲晒太阳,父亲眯着眼似乎在瞌睡。忽然,虚掩着的大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穿着花花绿绿、头戴毛绒暖帽的老太太,她右手拄着拐杖,步履很慢,一步一挪地向前走来;左手提着一个方便袋,里面盛着的看来是食物。一进门,就招呼道:“我没走错门吧?”母亲听到声音,立即站起来去迎接,嘴里激动地嚷着:“哎吆,我的老婶子,你咋来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四十年前的老邻居乔奶奶。
八十年代初,我们这一代人中男孩特别多,到了结婚的年龄,但都没有结婚的房子,直到村里在村子周围划定四十余处宅基地,每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就这样我家选到了村子东面,而乔奶奶她们却选到了村子西面。原本一墙之隔的邻居,一个村东一个村西,就这样被隔开了。以后随着实行生产责任制,各家种各家的地,相聚的机会更少了。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见一面,匆匆忙忙,拉不够亲情,说不完趣事。只有到了冬闲时节,才有机会串个门,天上地下的说个七开八开。前几年,母亲还常常说起,谁谁来玩了,谁家的孩子升学了,谁家的老人进城了等等。今天来的这位老太太,我应该叫奶奶,她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由于年龄大,近几年已经不常出来串门了。
说话间,我拿来一个马扎,乔奶奶慢慢地坐下。我已有好几年没有见她了,记忆中她的脸色是白净的,有几处淡淡的雀斑;个子高高的,说话慢慢的、低低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这时父亲也和她打招呼,说你大老远的跑来太累了;我过几天就好了,能出去玩,也能看到你了。她拉住父亲的手,轻轻地说道:“我不来看看,咋能放心?人没有不长病的。有病就好好看。你不能发懒,暖和了要起来走走。”接着拿过自己提来的方便袋,从里面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说这是孙女给她买的“肉松”,她只吃了一盒,这一盒一直留着,只等有机会来看看老邻居。父亲高兴得不行,母亲也说您太客气了,一直想着老邻居,让我们怎么感谢。
我端详着乔奶奶,满脸的皱纹像极了老枣树的树皮,沟沟壑壑;一双眼睛眯着,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意。一会儿说说自己的家长里短,一会儿又问问我的工作和孩子。说自己老了,亏得孩子孝顺,什么都照顾得好;又说赶上好社会了,多活一天就多享一天福。年轻的时候受苦受累,怎么也没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就是经常想老邻居、老朋友和老年间的事儿。她说老宅子早已不成样子,但她还记得早年间的模样。说自己结婚的时候,就在两间小南屋里,站在炕上都能够到房梁。房子陈旧,经常落土,弄脏了自己结婚的新被褥,为此还和丈夫闹矛盾。现在住在宽敞的大房子里,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担心房顶落土了,但是老伴人却不在了,没有享福的命。此时,她的脸上露出一抹红晕,似乎有点羞赧。大概是想到自己年轻时的趣事吧。人啊,无论多大年龄,内心深处总有一处隐秘的角落,安放着自己最幸福、最美好的记忆。就是这些美好的记忆,给人生活的甜蜜和动力,也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我插嘴道:“乔奶奶,你喜欢吃什么,我给你拿点。”她静耳一听,连忙摇头说:“不吃,什么也不吃。今中午孙子炖的小鸡,我只吃了一口。你说整天吃肉,哪来那么多肉?都吃腻了。”她又拉住母亲的手,继续说道,“我们年轻时候,干那么多的累活,饭都吃不饱,还想吃肉?就是年节买点,老人要吃,孩子要吃,你能吃到嘴里?现在不干活了,却整天吃肉。还是社会好了,想吃点粗粮,还没有,你说难为人不?今中午,我自己又砸了一点蒜泥,放上麻汁,蘸馒头,比肉可好吃。”说完掩嘴一笑,脸上又现出一抹红晕,那娇羞的样子,着实可爱。
聊了有一个小时,父亲坐累了要休息,乔奶奶就站起来告辞。我说,我送您回家吧,电动车快。她坚决地摇摇头:“不,我能走。我还盼着下一年能再来看看。”我搀着她走出大门,她利索地推开我的手,让我回去,说没有问题,不用担心。我就站在那儿,目送她一步一步的离开。她走得不急不慌,沉稳有力,似乎在向着一个目标,坚定地攀登。
我想:我的父辈们,从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幸存下来,他们懂得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日渐丰润;他们记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珍存着心底里最淳朴的乡谊街情,岁月不居,历久弥新。他们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的历史性变化,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羸弱到站起来的美好过程。
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一代人!